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的界定 | 第11-19页 |
第一节 问题银行的界定及其识别 | 第11-13页 |
一、问题银行的定义 | 第11-12页 |
二、问题银行的识别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公共财政参与救助问题银行的界定及主要方式 | 第13-19页 |
一、公共财政救助问题银行的界定 | 第13-14页 |
二、公共财政参与救助问题银行的主要方式 | 第14-19页 |
第二章 公共财政救助问题银行的合理性分析 | 第19-28页 |
第一节 救助问题银行的合理性 | 第19-22页 |
一、救助问题银行是基于银行系统的重要性 | 第19-20页 |
二、救助问题银行是基于银行的风险特点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公共财政救助问题银行的必要性 | 第22-24页 |
一、公共财政的职能 | 第22页 |
二、公共财政的本质 | 第22-23页 |
三、公共财政救助问题银行的优势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公共财政救助问题银行的风险及防范 | 第24-28页 |
一、公共财政救助问题银行的风险 | 第24-26页 |
二、对公共财政救助问题银行的风险防范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公共财政救助问题银行的立法借鉴 | 第28-40页 |
第一节 英国《2009 年银行法》 | 第28-32页 |
一、明确财政救助的目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 第28-29页 |
二、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财政部维护金融稳定的权力与方式 | 第29-31页 |
三、完善财政部与其它救助主体的联系与协调机制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美国《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 | 第32-36页 |
一、法案的首要目标: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 第32-33页 |
二、明确财政部参与金融救助的权力 | 第33-35页 |
三、建立有序清算机制,终结“太大不能倒”的适用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对英国和美国金融改革立法的评述 | 第36-40页 |
一、强调财政救助的首要目的是防范系统性风险 | 第37页 |
二、明确规定公共财政救助问题银行的基本规则 | 第37-38页 |
三、完善财政部与其它救助主体的协调机制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共财政救助问题银行制度的法律问题与立法完善 | 第40-52页 |
第一节 我国财政救助问题银行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40-43页 |
一、财政救助缺乏法律的明确授权 | 第40-41页 |
二、财政救助的理念尚未形成 | 第41-42页 |
三、财政救助的具体规则亟待完善 | 第42页 |
四、财政部门与其它金融监管主体的协调机制不健全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我国财政救助问题银行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43-52页 |
一、明确财政救助的权力与目标 | 第43-44页 |
二、细化财政救助的具体规则 | 第44-46页 |
三、完善财政救助的制度安排 | 第46-50页 |
四、健全监管主体的信息沟通机制与紧急磋商机制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