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9-28页 |
第一章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 病原物特性 | 第10页 |
2 病害症状 | 第10-11页 |
3 防治措施 | 第11-12页 |
第二章 Ⅳ型菌毛的结构与功能 | 第12-20页 |
1 T4P的结构 | 第12-13页 |
2 与T4P相关的特征 | 第13-16页 |
·颤动性 | 第13-14页 |
·附着能力以及生物膜的形成 | 第14-15页 |
·毒力 | 第15-16页 |
·DNA摄取和蛋白分泌 | 第16页 |
3 参与菌毛蛋白合成和变异的基因 | 第16-20页 |
·T4P的核心组分 | 第16-17页 |
·菌毛蛋白序列的差异性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植物病原细菌中T4P起的作用 | 第20-28页 |
1 茄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 第20-21页 |
2 木质部难养寄生菌(Xylella fastidiosa) | 第21-24页 |
3 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 | 第24-25页 |
4 黄单胞菌(Xanthomonas species) | 第25-26页 |
5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ecies) | 第26-28页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28-58页 |
摘要 | 第30-31页 |
1 材料 | 第31-33页 |
·菌株、质粒及引物 | 第31-32页 |
·培养基及抗生素 | 第32-33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3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3-46页 |
·西瓜噬酸菌pilO及pilQ基因插入突变体的构建 | 第33-39页 |
·突变体的PCR验证 | 第39-40页 |
·西瓜噬酸菌pilO及pilQ基因插入突变体互补菌株的构建 | 第40-43页 |
·互补菌株的PCR验证 | 第43-44页 |
·各突变体致病性测定 | 第44-45页 |
·各突变体在MMX培养基中的生长测定 | 第45页 |
·过敏性反应测定 | 第45页 |
·细菌菌落边缘颤动能力的检测 | 第45页 |
·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 | 第45页 |
·游动性测定 | 第45-46页 |
·胞外纤维素酶的检测 | 第4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6-56页 |
·pilO及pilQ基因插入突变体的构建 | 第46-48页 |
·pilO和pilQ基因插入突变体的PCR验证 | 第48-49页 |
·互补菌株CHOM和CHQM的构建 | 第49-50页 |
·CHOM、CHQM互补菌株的PCR验证 | 第50页 |
·基因突变对西瓜噬酸菌相关表型的影响 | 第50-56页 |
4 结论及讨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