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常用符号表 | 第16-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43页 |
·无烟煤和贫煤在我国动力用煤中的地位 | 第17-18页 |
·W火焰锅炉燃烧技术介绍 | 第18-29页 |
·W火焰锅炉发展概况 | 第18-20页 |
·W火焰锅炉燃烧技术特点 | 第20-22页 |
·W火焰锅炉分类 | 第22-29页 |
·W火焰锅炉研究现状 | 第29-33页 |
·W火焰锅炉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W火焰锅炉多次引射分级燃烧技术的提出 | 第35-40页 |
·W火焰锅炉合理组织炉内燃烧的原则及炉内燃烧现有缺陷 | 第35-37页 |
·W火焰锅炉多次引射分级燃烧技术介绍 | 第37-38页 |
·W火焰锅炉多次引射分级燃烧技术原理 | 第38-40页 |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40-43页 |
第2章 W火焰锅炉单相/气固流动、燃烧和NO_x排放特性的研究方法 | 第43-62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冷态单相流动模化试验方法 | 第44-47页 |
·冷态气固两相流动模化试验方法 | 第47-52页 |
·工业实验测量方法 | 第52-54页 |
·炉内燃烧及NO_x生成数值计算方法 | 第54-61页 |
·计算模型的选择 | 第55-58页 |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设定 | 第58-59页 |
·计算模型的验证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3章 斗巴W火焰锅炉炉内流场偏斜特性及锅炉运行状况研究 | 第62-124页 |
·引言 | 第62页 |
·炉内流动特性 | 第62-83页 |
·300MW亚临界锅炉炉内单相流动特性 | 第63-67页 |
·350MW亚临界锅炉炉内单相流动特性 | 第67-71页 |
·600MW超临界锅炉炉内单相/气固两相流动特性 | 第71-83页 |
·流场偏斜的影响因素 | 第83-100页 |
·不对称配风对流场偏斜的影响 | 第83-91页 |
·前后拱二次风分配的影响 | 第85-88页 |
·前后墙三次风分配的影响 | 第88-91页 |
·二次风喷口面积对流场偏斜的影响 | 第91-94页 |
·三次风下倾角度对流场偏斜的影响 | 第94-98页 |
·二次风喷射角度对流场偏斜的影响 | 第98-100页 |
·锅炉运行状况 | 第100-122页 |
·炉内燃烧及NO_x排放特性 | 第101-116页 |
·300MW亚临界锅炉工业实验结果 | 第101-111页 |
·350MW亚临界锅炉工业实验结果 | 第111-114页 |
·600MW超临界锅炉工业实验结果 | 第114-116页 |
·水冷壁壁温偏差及壁温超出允许值情况 | 第116-119页 |
·水冷壁壁温偏差和壁温超出允许值程度 | 第116-118页 |
·水冷壁温度偏差大及壁温严重超出允许值的原因分析 | 第118-119页 |
·炉内结渣特性 | 第119-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4章 350MW亚临界W火焰锅炉多次引射分级燃烧技术的关键参数研究 | 第124-167页 |
·引言 | 第124页 |
·W火焰锅炉多次引射分级燃烧技术的关键参数研究 | 第124-161页 |
·三次风率对炉内流场的影响 | 第125-133页 |
·三次风倾角对炉内流场的影响 | 第133-137页 |
·燃尽风率对炉内流场的影响 | 第137-143页 |
·燃尽风倾角对炉内流场的影响 | 第143-145页 |
·燃尽风位置对炉内燃烧及NO_x生成的影响 | 第145-153页 |
·三次风与燃尽风配比对炉内燃烧及NO_x生成的影响 | 第153-161页 |
·采用多次引射分级燃烧技术前后炉内燃烧和NO_x排放的预测 | 第161-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165-167页 |
第5章 采用多次引射分级燃烧技术的首台 600MW超临界W火焰锅炉炉内流动特性和运行状况 | 第167-210页 |
·采用多次引射分级燃烧技术的首台 600MW超临界锅炉介绍 | 第167-170页 |
·炉内单相流动特性 | 第170-175页 |
·拱部燃烧器位置对炉内流场的影响 | 第170-172页 |
·内、外二次风喷口间距对炉内流场的影响 | 第172-175页 |
·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 | 第175-186页 |
·三次风率对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175-178页 |
·三次风倾角对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178-180页 |
·采用多次引射分级技术与斗巴技术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对比 | 第180-186页 |
·炉内拱部射流混合特性 | 第186-187页 |
·工业实验结果 | 第187-207页 |
·未设置燃尽风时炉内燃烧和NOx排放特性 | 第189-195页 |
·增设燃尽风且调小三次风倾角后炉内燃烧和NOx排放特性 | 第195-201页 |
·三次风水平喷入且加大三次风面积后炉内燃烧和NOx排放特性 | 第201-205页 |
·水冷壁壁温偏差和壁温超出允许值的情况 | 第205-207页 |
·水冷壁壁温偏差和壁温超出允许值的程度 | 第205-206页 |
·水冷壁壁温偏差小和壁温较小超出允许值的原因分析 | 第206-207页 |
·本章小结 | 第207-210页 |
结论 | 第210-213页 |
参考文献 | 第213-2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228-234页 |
致谢 | 第234-235页 |
个人简历 | 第2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