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糖料作物论文--芦粟(糖高粱)论文

甜高粱SAI-1基因全长克隆及表达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3页
   ·甜高粱研究与利用现状第13-15页
     ·育种方面第13-14页
     ·生理生化方面第14页
     ·能源利用等方面第14-15页
   ·植物转化酶研究进展第15-19页
     ·植物转化酶的种类、分布第15-17页
     ·植物转化酶的作用第17-19页
   ·转化酶基因及其表达调控第19-21页
     ·转化酶的基因结构特点第19-20页
     ·转化酶基因的表达调控第20-21页
   ·实时荧光定量 PCR第21-22页
     ·概念和方法第21页
     ·荧光定量 PCR 的应用第21-22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页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甜高粱 SAI-1 基因全长克隆与序列分析第23-35页
   ·实验材料第23-24页
     ·植物材料第23页
     ·主要试剂第23-24页
   ·实验方法第24-28页
     ·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24页
     ·RNA 的提取及 cDNA 的合成第24-25页
     ·PCR 扩增、回收、克隆与测序第25-28页
   ·结果分析第28-33页
     ·甜高粱 SAI-1 序列全长扩增第28-29页
     ·SAI-1 基因结构第29页
     ·SAI-1 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第29-30页
     ·SAI-1 基因编码蛋白的疏水性/亲水性分析第30页
     ·SAI-1 基因编码蛋白的信号肽和跨膜区分析第30-31页
     ·SAI-1 基因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31页
     ·SAI-1 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第31-32页
     ·SAI-1 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域与功能预测第32-33页
     ·SAI-1 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第33页
   ·讨论第33-34页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PBI121-SAI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拟南芥第35-43页
   ·实验材料第35页
     ·实验材料第35页
     ·主要试剂第35页
   ·实验方法第35-38页
     ·目的基因 PCR 产物引入酶切位点第35页
     ·质粒的提取第35页
     ·质粒的酶切第35-36页
     ·目的片段的回收第36页
     ·目的片段与载体的连接第36页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和阳性克隆检测第36页
     ·阳性克隆质粒提取第36页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第36页
     ·农杆菌的转化第36-37页
     ·阳性克隆的检测第37页
     ·拟南芥的转化第37页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第37页
     ·转基因植株的 PCR 检测第37-38页
   ·结果分析第38-42页
     ·带有酶切位点的目的基因的扩增第38页
     ·PBI121-SAI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8-39页
     ·农杆菌的转化和鉴定第39-40页
     ·拟南芥的转化和筛选第40页
     ·转基因拟南芥的 PCR 检测第40-41页
     ·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变化和统计学分析第41-42页
   ·讨论第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甜高粱 SAI-1 基因表达及其与糖分积累的相关性分析第43-55页
   ·实验材料第43-44页
   ·实验方法第44-46页
   ·结果分析第46-52页
     ·不同品种叶片和茎秆中 SAI-1 基因表达第46-48页
     ·不同品种各个时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第48-51页
     ·糖分含量与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第51-52页
   ·讨论第52-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SBX1 标记在甜高粱 F2群体中有效性验证第55-62页
   ·实验材料第55页
     ·植物材料第55页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55页
   ·实验方法第55-57页
     ·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55页
     ·PCR 扩增第55-56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56-57页
     ·锤度的测定第57页
   ·结果与分析第57-60页
     ·不同群体茎秆锤度分布第57-59页
     ·标记单体型与锤度的关系第59-60页
     ·SBX1 标记选择与表型直接选择效果比较第60页
   ·讨论第60-61页
   ·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结论第62-63页
   ·SAI-1 基因全长克隆第62页
   ·SAI-1 基因转化拟南芥第62页
   ·SAI-1 基因表达规律与甜高粱茎秆含糖量的关系分析第62页
   ·SBX1 标记的有效性验证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1页
附图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作者简历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夏玉米花后叶片光合衰老的调控技术途径及其产量效应
下一篇:两个花生品种苗期钙素营养特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