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河流域近三十年草原植被格局动态及其驱动力分析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4页 |
| ·论文简介 | 第12-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研究现状 | 第14-24页 |
|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景观格局分析及其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 ·科学问题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4-28页 |
| ·自然地理状况 | 第24-26页 |
| ·地形地貌 | 第24页 |
| ·气候特征 | 第24-25页 |
| ·土壤状况 | 第25页 |
| ·植被状况 | 第25-26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6-28页 |
| ·经济发展 | 第26页 |
| ·经济政策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锡林河流域的生成及研究区范围的确定 | 第28-36页 |
| ·引言 | 第28-29页 |
| ·数据获取 | 第29页 |
| ·锡林河流域的数字化提取 | 第29-34页 |
| ·ALCClS中水文分析模块的介绍 | 第29-30页 |
| ·DEW数据预处理 | 第30页 |
| ·水流方向分析 | 第30-31页 |
| ·汇流量的提取 | 第31页 |
| ·河网的生成 | 第31-33页 |
| ·流域的提取 | 第33-34页 |
| ·研究区范围的确定 | 第34-35页 |
| ·讨论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锡林河流域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分析 | 第36-52页 |
| ·引言 | 第36-37页 |
| ·研究方法 | 第37-43页 |
| ·数据获取 | 第37-38页 |
| ·数据分析 | 第38-43页 |
| ·结果 | 第43-50页 |
| ·锡林河流域植被分布情况 | 第43-45页 |
| ·不同植被类型面积及其变化特点 | 第45-47页 |
| ·基于景观指数的格局动态 | 第47-50页 |
| ·讨论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锡林河流域植被格局动态的驱动力分析 | 第52-58页 |
| ·引言 | 第52-53页 |
| ·数据获取 | 第53页 |
| ·研究方法 | 第53页 |
| ·研究结果 | 第53-54页 |
| ·讨论 | 第54-58页 |
| ·人类干扰是导致锡林河流域植被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 | 第54-56页 |
| ·自然因素是导致锡林河流域植被格局变化重要原因 | 第56-5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