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胶粘剂工业论文--合成胶粘剂论文--橡胶、树脂为原料的胶粘剂论文

低气味室温固化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胶粘剂发展历史及趋势第11-13页
     ·胶粘剂的发展历史第11-12页
     ·胶粘剂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第12-13页
   ·胶粘剂的粘接机理第13-15页
     ·机械结合理论第13-14页
     ·吸附理论第14页
     ·扩散理论第14页
     ·静电理论第14-15页
     ·润湿理论第15页
     ·弱边界层理论第15页
     ·化学键理论第15页
   ·室温固化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第15-24页
     ·反应型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第15-16页
     ·室温固化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特点第16-17页
     ·室温固化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的技术发展概况第17-18页
     ·室温固化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组成与固化机理第18-22页
     ·室温固化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的产品形态和用途第22-23页
     ·室温固化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的研究新进展第23-24页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4-26页
     ·本文研究意义与创新点第24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本文关键性能指标第25-26页
第二章 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与表征第26-32页
   ·引言第26页
   ·实验部分第26-28页
     ·实验原料和设备第26页
     ·实验装置第26-27页
     ·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第27-28页
       ·合成原理第27页
       ·合成工艺第27-28页
     ·测试与表征第28页
       ·酸值测定第28页
       ·MAA 转化率第28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28页
   ·结果与讨论第28-31页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第28-30页
     ·投料比对反应的影响第30页
     ·IR 表征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低气味室温固化双组份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32-59页
   ·引言第32页
   ·实验部分第32-35页
     ·实验原料和实验仪器第32-33页
     ·胶粘剂的配置第33-34页
     ·测试用样品的制备第34页
     ·测试与表征第34-35页
       ·拉伸强度的测试第34页
       ·附着力的测试第34页
       ·冲击强度的测试第34页
       ·固化时间的测定第34页
       ·耐热性的测试第34页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试第34-35页
       ·微观形貌第35页
       ·耐水煮性能第35页
       ·粘度测试第35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35页
   ·结果与讨论第35-58页
     ·室温固化体系的优化第35-38页
       ·活性单体的选择第35-37页
       ·氧化还原体系的选择第37-38页
     ·室温固化胶粘剂的性能的影响因素第38-56页
       ·预聚物对附着力的影响第38页
       ·活性单体对附着力的影响第38-41页
       ·氧化-还原体系对固化时间和体系强度的影响第41-43页
       ·预聚物种类对体系强度的影响第43页
       ·活性单体对体系强度的影响第43-46页
       ·预聚物含量对体系强度和玻璃化温度的影响第46-47页
       ·弹性体种类的含量对强度和韧性的影响第47-49页
       ·硅烷偶联剂对粘接强度和耐水煮性的影响第49-51页
       ·固化时间对胶粘剂强度的影响第51-52页
       ·油面粘接对粘接性能的影响第52-53页
       ·碳酸钙晶须对胶粘剂强度和耐热性的影响第53-56页
       ·IR 表征第56页
     ·胶粘剂的贮存稳定分析第56-58页
       ·阻聚机理第57页
       ·阻聚剂的选择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附件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ET瓶坯注塑模腔的疲劳分析及结构优化
下一篇:固体酸催化水解生物质糖类生成乙酰丙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