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带状注器件的研究状况和发展态势 | 第13-1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带状注成形的理论依据 | 第17-28页 |
·引言 | 第17页 |
·带状电子注的产生方式 | 第17-18页 |
·强流电子光学与弱流电子光学 | 第18-19页 |
·强流电子光学基本方程 | 第19页 |
·均匀磁场中带状电子注的运动轨迹方程 | 第19-24页 |
·带状电子注布虚定律 | 第19-21页 |
·均匀磁场中带状注中的电子运动轨迹 | 第21-24页 |
·空间电荷限制流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带状双注双阳极电子枪的模拟研究 | 第28-45页 |
·引言 | 第28页 |
·带状注电子枪的基本原理 | 第28-30页 |
·带状双注双阳极电子枪的二维粒子模拟 | 第30-39页 |
·二维粒子模拟模型 | 第30-33页 |
·输出电流随各系统参数的变化特性 | 第33-37页 |
·阴极与第一阳极间距 | 第33-34页 |
·第一阳极电压 | 第34-35页 |
·阳极孔 | 第35页 |
·阳极挡板 | 第35-36页 |
·聚焦磁场强度 | 第36-37页 |
·二维优化结果 | 第37-39页 |
·带状双注双阳极电子枪的三维粒子模拟 | 第39-44页 |
·三维粒子模拟模型 | 第39-41页 |
·三维粒子模拟结果 | 第41-44页 |
·电子相空间分布图 | 第41-42页 |
·电子能量相空间图 | 第42-43页 |
·电子枪输出电流及输出电流密度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带状注传输不稳定性分析 | 第45-67页 |
·引言 | 第45页 |
·DIOCOTRON 不稳定性及其抑制方法 | 第45-54页 |
·Diocotron 不稳定性 | 第45-47页 |
·Diocotron 不稳定性分析 | 第47-54页 |
·物理模型 | 第47页 |
·不稳定性分析 | 第47-54页 |
·Diocotron 不稳定性的抑制方法 | 第54页 |
·双流不稳定性及其随各系统参数的变化特性 | 第54-65页 |
·双流不稳定性物理机制 | 第54-56页 |
·双流物理模型 | 第56-57页 |
·处理方法 | 第57-59页 |
·双流色散方程 | 第59-61页 |
·数值计算 | 第61-63页 |
·双流不稳定性随各系统参数的变化特性 | 第63-65页 |
·双注间距 | 第63页 |
·电子密度 | 第63-64页 |
·电子注厚度 | 第64-65页 |
·双注间能量差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带状注传输模拟研究 | 第67-78页 |
·引言 | 第67页 |
·带状单注二维模拟 | 第67-69页 |
·带状双注二维模拟 | 第69-73页 |
·常规矩形波导 | 第69-71页 |
·双注间距对带状双注传输的影响 | 第69-70页 |
·矩形波导窄边对带状双注传输的影响 | 第70页 |
·矩形波导宽边对带状双注传输的影响 | 第70-71页 |
·耦合孔矩形波导 | 第71-73页 |
·三维模拟研究 | 第73-77页 |
·双流不稳定性对带状双注传输的影响 | 第73-75页 |
·常规矩形波导与耦合孔矩形波导中带状双注的传输比较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