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站多联产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 ·分布式能源技术现状 | 第9-15页 |
| ·技术核心 | 第9-10页 |
| ·应用现状 | 第10-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 ·分布式能源站多联产系统 | 第15-17页 |
| ·分布式技术 | 第16-17页 |
| ·冷热电联产系统 | 第17页 |
|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站 | 第17页 |
|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 第2章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站可行性分析 | 第19-33页 |
| ·唐山生态村供能分析 | 第19-25页 |
| ·生物质储量 | 第19-21页 |
| ·太阳能利用 | 第21-23页 |
| ·风能与地热能 | 第23页 |
| ·实例分析 | 第23-25页 |
| ·生物质成分分析 | 第25-29页 |
| ·制样与实验 | 第26-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 ·生态村能源站可行性分析 | 第29-32页 |
| ·生主光辅分布式供能系统 | 第29-30页 |
| ·可再生能源互补利用 | 第30页 |
| ·技术方案 | 第30-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站多联产系统集成 | 第33-49页 |
| ·多联产系统集成 | 第33页 |
| ·生物质分类利用模型 | 第33-38页 |
| ·气化燃机发电系统 | 第34-36页 |
| ·沼气发酵系统 | 第36-38页 |
| ·太阳能综合利用模型 | 第38-44页 |
| ·光电系统 | 第38-40页 |
| ·集热系统 | 第40-44页 |
| ·生态村分布式多联产系统分析 | 第44-48页 |
| ·系统分析 | 第44-47页 |
| ·装机方案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站热经济性评价 | 第49-55页 |
| ·热经济性评价指标 | 第49-50页 |
| ·能源利用率 | 第49-50页 |
| ·相对节能率 | 第50页 |
| ·火用效率 | 第50页 |
| ·能量匹配方法 | 第50-52页 |
| ·能量配置原则 | 第50-51页 |
| ·最优模式原则 | 第51-52页 |
| ·配置方案选择 | 第52页 |
| ·联产与分产系统节能对比分析 | 第52-54页 |
| ·能量分析 | 第52-53页 |
| ·火用分析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附录A 生物质实验设备 | 第59-61页 |
| 附录B 生物质实验数据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导师简介 | 第64-65页 |
| 作者简介 | 第65-66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