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创新 | 第15-16页 |
第2章 我国区域金融业非均衡发展的理论概述 | 第16-26页 |
·区域金融属性 | 第16-17页 |
·时空变化性 | 第16页 |
·层次差异性 | 第16-17页 |
·极化辐射性 | 第17页 |
·环境差异性 | 第17页 |
·区域金融理论 | 第17-21页 |
·区域经济理论 | 第17-19页 |
·金融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金融地理学理论 | 第20页 |
·区域金融学与区域经济学、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地理学的关系 | 第20-21页 |
·区域金融业非均衡发展的动因分析 | 第21-22页 |
·经济类因素 | 第21-22页 |
·政治类因素 | 第22页 |
·社会类因素 | 第22页 |
·区域金融业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 第22-26页 |
·银行业发展指标 | 第23-24页 |
·证券业发展指标 | 第24页 |
·保险业发展指标 | 第24-25页 |
·区域金融业发展的度量 | 第25-26页 |
第3章 我国区域金融业非均衡发展的度量 | 第26-37页 |
·我国区域金融业非均衡发展的静态分析 | 第26-32页 |
·指标的选取 | 第26-27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27-30页 |
·金融业发展差异的比较分析 | 第30-32页 |
·我国区域金融业非均衡发展的动态分析 | 第32-35页 |
·不平等指标的选择 | 第33页 |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 第33-34页 |
·金融业发展差异的趋势分析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我国区域金融业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回归及分解 | 第37-47页 |
·我国区域金融业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回归 | 第37-42页 |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7-38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40页 |
·模型设计与回归 | 第40-42页 |
·回归结论 | 第42页 |
·我国区域金融业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分解 | 第42-46页 |
·分解方法的介绍 | 第43页 |
·基于回归的原因分解 | 第43-46页 |
·分解结论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结论、政策及不足 | 第47-52页 |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我国区域金融业非均衡发展的度量 | 第47页 |
·我国区域金融业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分解 | 第47-48页 |
·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是根本 | 第48-49页 |
·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是关键 | 第49-50页 |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途径 | 第50-51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51-52页 |
·不足之处 | 第51页 |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