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农村信息化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5-37页 |
·农村信息化概述 | 第25-30页 |
·农村信息化的概念 | 第25-27页 |
·农村信息化的意义 | 第27-28页 |
·农村信息化的内容 | 第28-30页 |
·区域发展不平衡相关理论 | 第30-33页 |
·区域发展不平衡概念界定 | 第30-31页 |
·区域发展不平衡理论基础 | 第31-33页 |
·区域协调发展相关理论 | 第33-37页 |
·区域协调发展概念 | 第33-34页 |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基础 | 第34-37页 |
第3章 区域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差异研究 | 第37-59页 |
·区域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第37-51页 |
·农村发展现状 | 第37-41页 |
·信息化基础设施 | 第41-46页 |
·信息资源 | 第46-48页 |
·信息化人才 | 第48-51页 |
·区域农村信息化差异现状分析 | 第51-57页 |
·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 第52-53页 |
·区域农村信息化发展差异分析 | 第53-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我国区域农村信息化协调度研究 | 第59-75页 |
·区域农村信息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第59-62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59-60页 |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及说明 | 第60-61页 |
·区域划分与数据获得 | 第61-62页 |
·区域农村信息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 | 第62-64页 |
·区域农村信息化建设差异理论分析 | 第62-63页 |
·农村信息化区域综合差异指数及协调度模型构建 | 第63-64页 |
·我国区域农村信息化协调发展分析 | 第64-74页 |
·区域农村信息化建设差异 | 第64-67页 |
·经济层面与信息化层面综合差异指数比较 | 第67-71页 |
·区域农村信息化协调发展协调度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我国区域农村信息化协调发展影响因素 | 第75-87页 |
·农村信息化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75-76页 |
·分析方法和数据 | 第76-79页 |
·分析方法——面板数据 | 第76-78页 |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 第78-79页 |
·面板数据检验 | 第79-82页 |
·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79-80页 |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 | 第80-81页 |
·面板数据协整检验 | 第81-82页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82-86页 |
·全国总体情况 | 第83-84页 |
·东、西部情况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6章 促进我国农村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 第87-93页 |
·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政策性建议 | 第87-89页 |
·东、西部农村信息化建设对策 | 第89-93页 |
·东部地区政策性建议 | 第89-90页 |
·西部地区政策性建议 | 第90-9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7页 |
·主要工作成果与创新点 | 第93-94页 |
·存在的局限性 | 第94-95页 |
·进一步研究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