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亲子关系否认制度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引言 | 第9-12页 |
| ·提出问题 | 第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 2 亲子关系否认的基本理论 | 第12-18页 |
| ·亲子关系的基本理论、种类和特征 | 第12-13页 |
| ·亲子关系概念及种类 | 第12-13页 |
| ·亲子关系的特征 | 第13页 |
| ·亲子关系的确定 | 第13-15页 |
| ·亲子关系的推定 | 第13-14页 |
| ·亲子关系的否认 | 第14-15页 |
| ·亲子关系否认的内容 | 第15-16页 |
| ·设立亲子关系否认制度的立法价值 | 第16-18页 |
| 3 我国亲子关系否认的问题现状 | 第18-30页 |
| ·亲子关系否认的立法缺失 | 第18-19页 |
| ·亲子关系否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30页 |
|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下的亲子关系 | 第19-21页 |
| ·代孕协议中的亲子冲突 | 第21-24页 |
| ·欺诈性抚养中的亲子问题 | 第24-26页 |
| ·亲子关系诉讼中亲子鉴定及应遵循的原则 | 第26-30页 |
| 4 亲子关系否认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制度构建的启示 | 第30-38页 |
| ·国外亲子关系否认比较研究综述 | 第30-32页 |
| ·大陆法系国家的亲子关系否认制度的规定 | 第30-31页 |
| ·英美法系国家的亲子关系否认制度的规定 | 第31-32页 |
| ·国外制度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相关制度构建的启示 | 第32-38页 |
| ·亲子关系否认之诉的诉因 | 第32-33页 |
| ·亲子关系否认之诉的主体 | 第33-34页 |
| ·亲子关系否认诉权的消灭 | 第34-36页 |
| ·亲子关系否认的法律效果 | 第36-38页 |
| 5 亲子关系否认制度体系的构建 | 第38-46页 |
| ·亲子关系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8-40页 |
| ·子女平等原则 | 第38-39页 |
| ·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则 | 第39页 |
| ·亲子关系安定性原则 | 第39-40页 |
| ·亲子关系否认的适用及举证责任承担 | 第40-42页 |
| ·亲子关系否认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40-41页 |
| ·诉讼举证责任的承担原则 | 第41-42页 |
| ·亲子关系否认制度的具体建议 | 第42-46页 |
| ·关于婚生子女推定、准正、认领制度的条款 | 第43页 |
| ·关于婚生子女否认制度的条款 | 第43-44页 |
| ·关于人工辅助生育子女亲子关系的法律问题 | 第44-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