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7页 |
·光催化材料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光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 第15-18页 |
·影响光催化反应活性的主要因素 | 第18-20页 |
·晶相结构的影响 | 第18-19页 |
·能带结构的影响 | 第19-20页 |
·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20页 |
·光催化材料研究进展及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20-32页 |
·二元氧化物 | 第20-24页 |
·TiO_2 | 第20-21页 |
·ZnO | 第21页 |
·Cu_2O | 第21-22页 |
·WO_3 | 第22页 |
·V_2O_5 | 第22-23页 |
·Fe_2O_3 | 第23页 |
·Bi_2O_3 | 第23页 |
·NiO、Nb_2O_5、Ta_2O_5 | 第23-24页 |
·ZrO_2、CeO_2、Ga_2O_3 | 第24页 |
·二元硫化物 | 第24-25页 |
·三元化合物 | 第25-31页 |
·钒酸盐 | 第25-26页 |
·钼酸盐 | 第26页 |
·钨酸盐 | 第26-28页 |
·硒酸盐 | 第28页 |
·钛酸盐 | 第28-29页 |
·卤氧铋化合物 | 第29-30页 |
·Ag基氧化物 | 第30页 |
·其它三元化合物 | 第30-31页 |
·四元化合物 | 第31页 |
·光催化材料小结及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31-32页 |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结构 | 第32-35页 |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32-33页 |
·本论文的结构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47-62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7-48页 |
·主要试剂 | 第47-48页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48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8-55页 |
·溶胶-凝胶法制备(Mo,C)共掺杂TiO_2纳米晶 | 第48-50页 |
·溶剂热制备石墨烯/棒状TiO_2纳米复合材料 | 第50-51页 |
·改进方法快速合成钛酸纳米管 | 第51-52页 |
·水热法制备(B,N)共掺杂钛酸纳米管 | 第52页 |
·沉淀法制备Ag_3PO_4/还原的氧化石墨烯片(RGOs)纳米复合材料 | 第52-53页 |
·油酸辅助沉淀法制备四面体形Ag_3PO_4 | 第53-54页 |
·外部条件控制法制备多种形貌Ag_3PO_4 | 第54-55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55-56页 |
·X射线衍射测试(XRD) | 第55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 第55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TEM) | 第55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FTIR) | 第55页 |
·激光拉曼光谱测试(Raman spectra) | 第55页 |
·热重、差热分析测试(TG/DTA) | 第55-56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XPS) | 第56页 |
·比表面积测试 | 第56页 |
·原子力显微镜测试(AFM) | 第56页 |
·总有机碳分析(TOC) | 第56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测试(UV-vis DRS) | 第56页 |
·光电流响应测试 | 第56页 |
·样品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56-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第三章 TiO_2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62-98页 |
·引言 | 第62-66页 |
·溶胶-凝胶法制备(Mo,C)共掺杂TiO_2纳米晶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66-76页 |
·实验 | 第66-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6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67-68页 |
·物相、比表面积和形貌分析 | 第68-70页 |
·价态分析 | 第70-71页 |
·光学吸收特性 | 第71-72页 |
·吸附特性和光催化活性 | 第72-74页 |
·机理分析 | 第74-76页 |
·小结 | 第76页 |
·溶剂热法制备石墨烯/棒状TiO_2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76-91页 |
·实验 | 第7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6-90页 |
·石墨烯表征 | 第76-81页 |
·石墨烯/棒状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81-85页 |
·吸附特性和光催化性能 | 第85-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本章结论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第四章 钛酸纳米管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98-124页 |
·引言 | 第98-100页 |
·改进方法快速合成钛酸纳米管 | 第100-106页 |
·实验 | 第10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06页 |
·改善原料分散性 | 第100-101页 |
·改进方法和传统方法的对比 | 第101-105页 |
·化学组成分析 | 第105-106页 |
·小结 | 第106页 |
·水热反应时间对钛酸纳米管形貌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106-114页 |
·实验 | 第10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6-114页 |
·中间体形貌和结构特征 | 第106-110页 |
·孔结构特征 | 第110-112页 |
·光学吸收特性 | 第112-113页 |
·光催化活性 | 第113-114页 |
·小结 | 第114页 |
·(B,N)共掺杂钛酸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114-120页 |
·实验 | 第114-11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20页 |
·物相分析 | 第115页 |
·形貌特征 | 第115-116页 |
·价态分析 | 第116-117页 |
·光学吸收特性 | 第117-118页 |
·光催化活性 | 第118-119页 |
·退火处理对(B,N)共掺杂钛酸纳米管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小结 | 第120页 |
·本章结论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4页 |
第五章 Ag3P04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124-183页 |
·引言 | 第124-128页 |
·Ag_3PO_4/还原的氧化石墨烯片(RGO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128-146页 |
·实验 | 第1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8-145页 |
·合成过程 | 第128-130页 |
·Ag_3PO_4/RGOs复合材料表征 | 第130-138页 |
·光学吸收特性 | 第138-139页 |
·光催化性能 | 第139-144页 |
·稳定性 | 第144-145页 |
·小结 | 第145-146页 |
·油酸辅助沉淀法制备四面体形Ag_3PO_4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146-159页 |
·实验 | 第1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46-159页 |
·合成条件对形貌的影响 | 第146-152页 |
·四面体形Ag_3PO_4的形貌特征及相纯度分析 | 第152-155页 |
·形成机理 | 第155-157页 |
·光学吸收特性 | 第157-158页 |
·光催化活性 | 第158-159页 |
·小结 | 第159页 |
·外部条件控制法制备多种形貌Ag_3PO_4及其性能研究 | 第159-177页 |
·实验 | 第159-1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60-176页 |
·制备条件对形貌的影响 | 第160-165页 |
·XRD分析 | 第165-167页 |
·化学组成分析 | 第167-169页 |
·生长机理 | 第169-170页 |
·光学吸收特性 | 第170-171页 |
·吸附特性和光催化活性 | 第171-176页 |
·小结 | 第176-177页 |
·本章结论 | 第177-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18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83-186页 |
·结论 | 第183-184页 |
·展望 | 第184-18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86-188页 |
致谢 | 第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