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 第10-12页 |
·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 | 第12-13页 |
·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及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2章 城市采石废弃地概述及再利用建设现状研究 | 第19-41页 |
·城市采石废弃地概述 | 第19-21页 |
·废弃场地的组成与类型 | 第19-20页 |
·废弃地的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废弃地的系统构成 | 第21页 |
·城市采石废弃地再利用建设的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城市采石废弃地再利用建设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 第22-23页 |
·城市采石废弃地再利用建设的运行程序与运行方法 | 第23-25页 |
·国内外再利用建设实践案例 | 第25-40页 |
·国外再利用建设实践案例 | 第25-34页 |
·国内再利用建设实践案例 | 第34-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城市采石废弃地再利用建设方式总结 | 第41-66页 |
·城市采石废弃地再利用建设的运作方式 | 第41-46页 |
·废弃地再利用建设的主导方式 | 第41-43页 |
·废弃地再利用建设的资金运营方式 | 第43-46页 |
·城市采石废弃地再利用建设的开发模式 | 第46-50页 |
·城市公共设施类开发模式 | 第46-47页 |
·地产类开发模式 | 第47-48页 |
·复合型旅游类开发模式 | 第48-49页 |
·工业与仓储类开发模式 | 第49-50页 |
·对比总结 | 第50页 |
·废弃场地特殊地貌区域再利用的设计手法 | 第50-64页 |
·废弃场地特殊地貌的形态种类与特征 | 第50-52页 |
·石壁区域的再利用手法 | 第52-57页 |
·陡峭边坡区域的再利用手法 | 第57-61页 |
·凹地或坑地的再利用手法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4章 大连地区城市采石废弃地现状与再利用情况调查 | 第66-80页 |
·大连地区采石场的发展历史 | 第66-67页 |
·大连地区城市采石废弃地现状 | 第67-75页 |
·城市采石废弃地现状概况 | 第67-70页 |
·部分采石废弃地具体情况 | 第70-75页 |
·大连地区城市采石废弃地再利用情况 | 第75-79页 |
·地方性相关政策与法规 | 第75页 |
·大连地区城市采石废弃地再利用规划与实践 | 第75-78页 |
·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大连地区采石废弃地再利用建设方式研究——以“城市矿业废弃地再生计划”中澳联合设计工作坊为依托 | 第80-103页 |
·“城市矿业废弃地再生计划”工作坊的背景 | 第80-81页 |
·工作坊的由来 | 第80页 |
·工作坊的选题 | 第80-81页 |
·工作坊的组织概况及工作过程 | 第81-89页 |
·基础研究 | 第82-84页 |
·问题调研 | 第84-88页 |
·提案创作与表达 | 第88页 |
·发表与展示 | 第88-89页 |
·大连“中革三矿”废弃矿区的再利用建设提案 | 第89-102页 |
·城市公共设施类开发模式的设计提案 | 第90-93页 |
·工业与仓储类开发模式的设计提案 | 第93-96页 |
·地产类开发模式的设计提案 | 第96-99页 |
·复合型旅游类开发模式的设计提案 | 第99-102页 |
·提案点评 | 第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6章 城市采石废弃地再利用建设的设计策略研究 | 第103-106页 |
·多元文化与多学科交义合作 | 第103-104页 |
·多层次的广泛参与 | 第104页 |
·引导性的激发构思 | 第104页 |
·研究型设计解答 | 第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结论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图表来源 | 第111-113页 |
附录A 国外相关的采石废弃地再利用建设实践案例统计 | 第113-114页 |
附录B 国内相关的采石废弃地再利用建设实践案例统计 | 第114-11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