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校企一体化”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体系创新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绪论第11-16页
 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2 研究目的第11-12页
 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研究思路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5 研究创新点第15-16页
第一章 高职“校企一体化”模式的发展趋势第16-22页
 1 “校企一体化”模式的概念内涵第16-17页
 2 高职“校企一体化”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第17-22页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第17页
   ·高职“校企一体化”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第17-19页
   ·高职“校企一体化”模式的构成与特征第19-22页
第二章 高职“校企一体化”模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第22-30页
 1 “校企一体化”模式对实施“05课程方案”的积极影响第22-24页
 2 “校企一体化”模式对实施“05课程方案”的消极制约第24-25页
 3 “校企一体化”模式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新要求第25-30页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的职业性第25-27页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项目设计的职业性第27-28页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职业性第28-29页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职业性第29-30页
第三章 “校企一体化”模式下现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0-37页
 1 体系庞杂,在“校企一体化”模式下缺乏可操作性第30-32页
 2 课程单调,在“校企一体化”模式下缺乏可选择性第32-33页
 3 理论性强,在“校企一体化”模式下缺乏可传授性第33-34页
 4 泛政治化,在“校企一体化”模式下缺乏可接受性第34-35页
 5 职业色彩淡薄,在“校企一体化”模式下缺乏可融入性第35-37页
第四章 现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体系与“校企一体化”模式的冲突成因第37-44页
 1 对“校企一体化”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灵活性认识不足第37-38页
   ·教材的编写缺少灵活性第37页
   ·学校领导认识有偏颇第37-38页
   ·教师的教学缺乏灵活性第38页
 2 缺乏“校企一体化”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职业化的制度安排第38-40页
   ·学校领导对制度化建设不重视第39页
   ·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第39页
   ·制度化建设无章可遁第39-40页
 3 尚未形成“校企一体化”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成功范式第40-41页
 4 “校企一体化”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有待整合第41-44页
   ·教学计划的制订考虑不周第42页
   ·“双师型”建设师资队伍不够第42-43页
   ·其他人力资源利用不够第43-44页
第五章 “校企一体化”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体系创新的难题与破解第44-54页
 1 确立“校企一体化”课程目标,简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第44-46页
   ·精减课程第44-45页
   ·去掉重复的内容第45页
   ·去掉一些不合实际的内容第45-46页
 2 做好“校企一体化”教学项目设计,拓延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领域第46-47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第46页
   ·以实践为中心的原则第46-47页
 3 更新“校企一体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畅通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参与第47-49页
   ·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第47-48页
   ·采用“跟进式”教育方法第48页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第48-49页
 4 探索“校企一体化”评价体系,凸显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业特性第49-50页
   ·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第49页
   ·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第49页
   ·学校考核和企业考核相结合第49-50页
   ·理论考核与行为考核相结合第50页
   ·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第50页
   ·传统考试与创新考试相结合第50页
 5 强化“校企一体化”实践效能,在四种结合中持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50-54页
   ·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第51页
   ·教学项目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第51-52页
   ·课堂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第52页
   ·知识传授与职业素养形成相结合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下一篇:农产品供求信息智能匹配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