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第一章 《桥》的诗性语言传达 | 第14-34页 |
1.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桥》语言的素心表达 | 第14-19页 |
·语言的“先感后思” | 第15-17页 |
·语言的“类视觉”传达 | 第17-19页 |
2. “因文生情”——《桥》语言的跳跃式表达 | 第19-29页 |
·以典故驰骋幻想 | 第19-23页 |
·望文生义的语言及对话 | 第23-27页 |
·直接引用或化用诗文 | 第27-29页 |
3. 主观上的晦涩——《桥》语言的陌生化 | 第29-34页 |
·打破语法规则营造陌生话语 | 第29-31页 |
·语言传达中表层逻辑与公共经验的放逐 | 第31-34页 |
第二章 《桥》的结构特色 | 第34-50页 |
1. 《桥》的非故事性 | 第34-42页 |
·乡村日常生活的呈现 | 第36-37页 |
·节庆民俗的片断描写 | 第37-39页 |
·风景的书写 | 第39-42页 |
2. 《桥》的画簿式结构 | 第42-50页 |
·《桥》与中国画的渊源 | 第42-47页 |
·《桥》的画簿内部生成方式 | 第47-50页 |
第三章 梦:《桥》的诗性情感传达 | 第50-65页 |
1. 梦境中构造一个乌托邦 | 第51-60页 |
·史家庄——梦境中的精神寄托处 | 第51-56页 |
·父权隐退下的女性王国——废名梦想中的人物 | 第56-57页 |
·“死是人生最好的装饰”——废名梦幻化的死亡观 | 第57-60页 |
2. 《桥》中的回忆与梦想 | 第60-65页 |
·摆脱时间的统治 | 第60-63页 |
·连接回忆与现实的“桥”意象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
后记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