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2页 |
一、问题缘起 | 第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11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探寻 | 第12-22页 |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 第12-14页 |
(一) “人文”的内涵 | 第12页 |
(二) 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内涵 | 第12页 |
(三) 人文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 第12-13页 |
(四) 人文素质教育与素质教育及通识教育的关系 | 第13-14页 |
二、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内容 | 第14-19页 |
(一)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 | 第14-16页 |
1、人文素质教育对职业属性的关照 | 第14-15页 |
2、人文素质教育注重渗透性和活动性 | 第15页 |
3、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开放性 | 第15-16页 |
(二)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 第16-19页 |
1、行为习惯养成的人文素质教育 | 第16-17页 |
2、职业技能培养相关的人文素质教育 | 第17-19页 |
3、提高生活品味的人文素质教育 | 第19页 |
三、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 第19-22页 |
(一) 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20页 |
(二) 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 | 第20-21页 |
(三) 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22-35页 |
一、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 第22-24页 |
(一) 教育理念上开始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 第22-23页 |
(二)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初见成效 | 第23页 |
(三) 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普遍重视 | 第23-24页 |
(四) 双师型教师比例有较大提高 | 第24页 |
二、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35页 |
(一) 工作开展不够深入 | 第25-26页 |
(二) 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 第26-27页 |
(三) 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充实 | 第27-28页 |
(四)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狭窄,缺乏职业特色 | 第28-29页 |
(五) 教育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不足 | 第29-30页 |
(六)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收效不大 | 第30-35页 |
第三章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41页 |
一、重视科技忽视人文的社会大环境 | 第35-36页 |
二、高职“能力本位”主导的教育模式 | 第36-37页 |
三、高职教育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 第37-38页 |
四、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过于功利化 | 第38-39页 |
五、高职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深化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 | 第41-56页 |
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与时俱进 | 第41-42页 |
二、切实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 第42-44页 |
三、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建设 | 第44-47页 |
四、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 | 第47-52页 |
(一) 大胆创新,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文环境 | 第49-50页 |
(二) 依托学校资源禀赋,营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文化氛围 | 第50页 |
(三) 营造仿真的企业情境,打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 | 第50-51页 |
(四) 依托专业特色,营造创业的文化氛围 | 第51-52页 |
五、专业实训和实践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 第52-53页 |
六、构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