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山茱萸的概述 | 第9-11页 |
·山茱萸的现状 | 第9页 |
·山茱萸化学成分 | 第9页 |
·山茱萸的药理作用 | 第9-11页 |
·山茱萸的应用前景 | 第11页 |
·熊果酸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熊果酸概述 | 第11-12页 |
·熊果酸的药理作用 | 第12-13页 |
·熊果酸的测定 | 第13页 |
·细胞培养技术的概况 | 第13-15页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药用植物的组培及次生代谢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药用植物组培的现状 | 第15页 |
·次生代谢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2 引言 | 第17-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原料来源 | 第18页 |
·原料预处理 | 第18页 |
·基本培养基 | 第18页 |
·仪器和药品试剂 | 第18-19页 |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实验药品试剂 | 第18-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山茱萸愈伤组织的诱导条件的优化 | 第19页 |
·山茱萸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及条件优化 | 第19-20页 |
·山茱萸细胞悬浮培养条件的优化及活性物质的研究 | 第20-21页 |
·悬浮培养过程中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1页 |
·悬浮培养过程中PH的变化 | 第21页 |
·悬浮培养过程中熊果酸的含量的变化 | 第21页 |
·数据的处理 | 第21-2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2-33页 |
·山茱萸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2-24页 |
·不同激素浓度对山茱萸外植体的诱导的影响 | 第22-23页 |
·消毒处理对外植体的污染控制比较 | 第23页 |
·光照条件对山茱萸叶片形成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23-24页 |
·山茱萸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 第24-25页 |
·接种量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24页 |
·不同pH值对愈伤组织继代生长的影响 | 第24-25页 |
·光照条件对愈伤组织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25页 |
·山茱萸愈伤组织细胞的悬浮培养 | 第25-33页 |
·不同培养基种类对山茱萸细胞的影响 | 第25-26页 |
·接种量对山茱萸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蔗糖浓度对山茱萸细胞的影响 | 第27页 |
·激素不同水平对山茱萸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27-28页 |
·培养基中起始Ph值对山茱萸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摇床转速对山茱萸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29-30页 |
·分光光度法制备山茱萸熊果酸标准曲线及线性回归方程 | 第30页 |
·悬浮培养中山茱萸细胞的生长曲线 | 第30-31页 |
·悬浮培养细胞中熊果酸积累的变化 | 第31页 |
·山茱萸细胞悬浮培养中的pH的变化 | 第31-33页 |
5 讨论 | 第33-34页 |
·愈伤组织细胞出现“团聚现象”的问题 | 第33页 |
·影响悬浮细胞培养的因素 | 第33页 |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熊果酸对结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6 结论 | 第34-35页 |
·山茱萸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4页 |
·山茱萸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 第34页 |
·山茱萸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活性物质的含量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附图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