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CPU系统的电动机保护装置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页 |
| ·电动机保护的发展历程 | 第12-14页 |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电动机微机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 ·电动机的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 | 第16-17页 |
| ·电动机的故障 | 第16页 |
| ·电动机的不正常运行状态 | 第16-17页 |
| ·电动机保护原理及保护判据 | 第17-22页 |
| ·电流速断保护 | 第18页 |
| ·差动保护 | 第18-19页 |
| ·反时限过流保护 | 第19页 |
| ·负序过流保护 | 第19-20页 |
| ·零序电流保护 | 第20页 |
| ·过负荷保护 | 第20-21页 |
| ·堵转保护 | 第21页 |
| ·欠压、过压保护 | 第21-22页 |
| ·启动时间过长保护和频繁启动保护 | 第22页 |
| ·PT、CT断线告警 | 第22页 |
| ·电动机保护实现的算法 | 第22-26页 |
| 第三章 电动机保护装置的硬件设计 | 第26-42页 |
|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 第26-27页 |
|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 | 第27-29页 |
| ·低通滤波电路 | 第27-28页 |
| ·多路开关和A/D转换电路 | 第28-29页 |
| ·CPU主系统模块 | 第29-34页 |
| ·DSP简介 | 第30页 |
| ·ARM简介 | 第30页 |
| ·CPLD简介 | 第30-31页 |
| ·复位(看门狗)电路 | 第31-32页 |
| ·外扩存储器 | 第32-34页 |
| ·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 | 第34-35页 |
| ·开关量输入电路 | 第34-35页 |
| ·开关量输出电路 | 第35页 |
| ·人机接口模块 | 第35-37页 |
| ·液晶、LED显示部分 | 第35-36页 |
| ·按键设计部分 | 第36-37页 |
| ·通信功能模块 | 第37-40页 |
| ·RS-485通信电路 | 第37-38页 |
| ·以太网通信电路 | 第38-40页 |
| ·GPS对时模块 | 第40页 |
| ·电源模块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电动机保护装置的软件设计 | 第42-55页 |
| ·DSP2812部分软件设计 | 第42-47页 |
| ·DSP2812主程序设计 | 第43页 |
| ·采样中断处理程序设计 | 第43-45页 |
| ·故障处理程序设计 | 第45-47页 |
| ·ARM2468部分软件设计 | 第47-53页 |
| ·μC/OS-Ⅱ在LPC2468上的移植 | 第47-48页 |
| ·基于μC/OS-Ⅱ的任务划分 | 第48页 |
| ·数据通信部分程序设计 | 第48-50页 |
| ·数据处理任务程序的设计 | 第50-52页 |
| ·人机接口部分程序设计 | 第52-53页 |
| ·双CPU通信软件设计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系统抗干扰设计 | 第55-61页 |
| ·电力系统的干扰源 | 第55-57页 |
| ·干扰的主要来源 | 第55-56页 |
| ·干扰的分类和传输途径 | 第56-57页 |
| ·干扰对保护装置的影响 | 第57页 |
| ·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57-59页 |
|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59-6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工作总结 | 第61页 |
| ·工作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