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辣椒概述 | 第11-12页 |
·国内外辣椒产业发展概述 | 第11页 |
·辣椒的食用价值 | 第11-12页 |
·辣椒的药用价值 | 第12页 |
·辣椒的主要病虫害 | 第12页 |
·菌核病的研究 | 第12-15页 |
·菌核病的危害 | 第12-14页 |
·病原菌分类地位 | 第14-15页 |
·菌核培养方法的研究 | 第15页 |
·ITS序列分析及其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ITS序列分析的原理 | 第15-16页 |
·ITS序列在核盘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 第16页 |
·核盘菌的流行规律 | 第16-17页 |
·核盘菌的防治 | 第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4页 |
·菌株来源及分离纯化 | 第17-18页 |
·病原菌形态特征 | 第18页 |
·培养性状观察 | 第18页 |
·柯赫氏法则 | 第18页 |
·分子生物学 | 第18-20页 |
·引物 | 第18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18-19页 |
·DNA提取(CTAB法) | 第19页 |
·电泳检测 | 第19-20页 |
·PCR扩增及序列同源性对比 | 第20页 |
·生物学特性 | 第20-22页 |
·培养基对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以及形成菌核的影响 | 第20-21页 |
·温度对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以及形成菌核的影响 | 第21页 |
·pH对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以及形成菌核的影响 | 第21页 |
·碳氮源对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以及形成菌核的影响 | 第21页 |
·光照对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以及形成菌核的影响 | 第21-22页 |
·菌丝和菌核致死温度测定 | 第22页 |
·浸泡菌核对菌核萌发的影响 | 第22页 |
·菌核在土壤中的越冬情况 | 第22页 |
·室内药剂筛选 | 第22-23页 |
·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22-23页 |
·杀菌剂对菌核萌发形成菌丝的影响 | 第23页 |
·田间药效试验 | 第23-24页 |
·试验处理 | 第23页 |
·使用器械与施药方法 | 第23页 |
·调查方法与标准 | 第23-24页 |
·调查数据及计算 | 第24页 |
·四种作物菌核病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46页 |
·田间症状 | 第24-25页 |
·病原学鉴定 | 第25-28页 |
·病原菌形态特征 | 第25-26页 |
·病原菌培养性状 | 第26-27页 |
·致病性 | 第27页 |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7-28页 |
·生物学特性 | 第28-35页 |
·培养基对菌核萌发、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温度对菌核萌发、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影响 | 第29-31页 |
·不同pH值对菌核萌发、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不同碳源氮源对菌核萌发、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影响 | 第32-34页 |
·不同光照对菌核萌发、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影响 | 第34-35页 |
·菌丝菌核致死温度测定 | 第35页 |
·浸泡菌核对菌核萌发的影响 | 第35页 |
·菌核在土壤中的越冬情况 | 第35-36页 |
·室内药剂筛选 | 第36-38页 |
·不同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杀菌剂对菌核萌发的影响 | 第37-38页 |
·田间药效试验 | 第38-39页 |
·四种作物菌核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 第39-46页 |
·培养基 | 第39页 |
·温度 | 第39-40页 |
·酸碱度 | 第40页 |
·碳氮源 | 第40-41页 |
·致死温度 | 第41-46页 |
4 讨论 | 第46-50页 |
·辣椒菌核病的症状和流行规律 | 第46页 |
·辣椒菌核病病原菌鉴定 | 第46-47页 |
·辣椒菌核病生物学特性 | 第47页 |
·药剂筛选 | 第47-48页 |
·四种作物的菌核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