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绪论 | 第12-27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4页 |
| ·煤中重金属元素 | 第13-18页 |
| ·采煤固体废弃物中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行为 | 第18-24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 ·主要工作量 | 第25-27页 |
| 2. 研究区自然地理与地质条件 | 第27-37页 |
| ·自然地理 | 第27-29页 |
| ·地理位置 | 第27-29页 |
| ·地形地貌 | 第29页 |
| ·地质条件 | 第29-37页 |
| ·地层 | 第29-30页 |
| ·含煤地层 | 第30-35页 |
| ·地质构造 | 第35-37页 |
| 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第37-42页 |
|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37-40页 |
| ·样品分析测试 | 第40-42页 |
| ·固体样品测试 | 第40页 |
| ·水样测试 | 第40页 |
| ·浸出毒性实验 | 第40-41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1-42页 |
| 4. 鲁西南煤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42-61页 |
| ·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区域差异性分析 | 第42-45页 |
| ·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差异性分析 | 第45-47页 |
| ·不同煤矿煤中重金属元素差异性分析 | 第45页 |
| ·不同煤层中重金属元素差异性分析 | 第45-47页 |
| ·煤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的地球化学因素分析 | 第47-60页 |
| ·重金属元素与灰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51页 |
| ·重金属元素与不同形态硫的相关性 | 第51-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5. 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第61-91页 |
| ·鲁西南煤矿区煤矸石存放现状与物质组成 | 第61-70页 |
| ·鲁西南煤矸石存放现状 | 第61-62页 |
| ·研究区煤矸石物质组成 | 第62-70页 |
| ·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 | 第70-75页 |
| ·不同矿区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 | 第70-73页 |
| ·不同煤层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 | 第73-75页 |
| ·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赋存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75-79页 |
| ·研究区煤矸石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性 | 第75-77页 |
| ·煤矸石重金属元素的形态特征 | 第77-79页 |
| ·矸石中重金属元素的环境行为 | 第79-89页 |
| ·矸石重金属元素的析出实验与结果评价 | 第80-81页 |
| ·矸石堆周围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 | 第81-87页 |
| ·矸石堆周围水体污染特征与评价 | 第87-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 6. 电厂燃煤产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环境效应研究 | 第91-111页 |
| ·电厂燃煤产物的物质组成 | 第91-94页 |
| ·化学成分测试与分析 | 第91-92页 |
| ·X衍射分析 | 第92-94页 |
| ·燃煤产物中典型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 第94-98页 |
| ·重金属元素测试 | 第94页 |
| ·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 第94-98页 |
| ·燃煤产物中氟、PH的分布特征 | 第98-100页 |
| ·氟的分布特征 | 第98-99页 |
| ·PH值的分布特征 | 第99-100页 |
| ·燃煤产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析出特征研究 | 第100-106页 |
| ·燃煤产物浸溶实验设计 | 第100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0-106页 |
| ·电厂灰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环境风险评价 | 第106-109页 |
| ·浸出液毒性评价 | 第106-107页 |
| ·环境效应评价 | 第107-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5页 |
| ·主要成果与结论 | 第111-113页 |
| ·煤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111-112页 |
| ·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 第112页 |
| ·电厂燃煤产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环境效应 | 第112-113页 |
| ·创新点 | 第113-114页 |
| ·展望 | 第114-115页 |
| 致谢 | 第115-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