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阳离子纤维素与磺酸型单/双基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6页
   ·引言第9页
   ·聚电解质的溶液特性第9-10页
   ·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第10-16页
     ·本体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第10-14页
       ·结合过程第10-12页
       ·聚电解质链坍塌及多链复合物的形成第12-14页
       ·相分离第14页
     ·气—液界面上的相互作用第14页
     ·理论模型第14-16页
   ·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研究进展第16-24页
     ·线性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体系第16-23页
       ·聚酸类/表面活性剂第16-18页
       ·聚碱类/表面活性剂第18-20页
       ·多糖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第20-22页
       ·疏水改性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第22-23页
     ·非线性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体系第23-24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不同取代度阳离子纤维素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相互作用的研究第26-70页
   ·引言第26页
   ·实验部分第26-30页
     ·主要试剂第26-27页
     ·主要仪器第27页
     ·溶液配制第27页
     ·浊度滴定第27-28页
     ·电导率测试第28页
     ·稳态荧光测试第28页
       ·微极性测试第28页
       ·聚集数测试第28页
     ·流变测试第28-29页
     ·乌氏粘度法测定稀溶液粘度第29-30页
     ·透射电镜测试第30页
   ·结果与讨论第30-69页
     ·阳离子纤维素取代度及电荷密度的计算第30-31页
     ·H-PQ-10/SDBS 和 L-PQ-10/SDBS 复合体系相行为第31-35页
       ·相图第31-33页
       ·浊度曲线第33-35页
     ·H-PQ-10/SDBS 和 L-PQ-10/SDBS 复合体系电导率第35-38页
     ·H-PQ-10/SDBS 和 L-PQ-10/SDBS 复合体系微极性第38-41页
     ·H-PQ-10/SDBS 和 L-PQ-10/SDBS 复合体系聚集数第41-46页
       ·淬灭剂浓度的确定第42-44页
       ·聚集数第44-46页
     ·H-PQ-10/SDBS 和 L-PQ-10/SDBS 复合体系稳态流变性能第46-57页
       ·H-PQ-10 和 L-PQ-10 溶液稳态流变性能第46-49页
       ·H-PQ-10 和 L-PQ-10 溶液浓度区间的划分第49-51页
       ·H-PQ-10/SDBS 和 L-PQ-10/SDBS 溶液稳态流变性能第51-57页
     ·H-PQ-10/SDBS 和 L-PQ-10/SDBS 复合体系动态流变性能第57-65页
       ·动态应变扫描第57-59页
       ·动态频率扫描第59-65页
     ·透射电镜第65-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三章 阳离子纤维素与不同结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研究第70-102页
   ·引言第70-71页
   ·实验部分第71-74页
     ·主要试剂第71页
     ·主要仪器第71-72页
     ·磺酸型 Gemini 表面活性剂的制备第72页
     ·溶液配制第72-73页
     ·表面张力测试第73页
     ·浊度滴定第73页
     ·流变测试第73页
     ·透射电镜测试第73-74页
   ·结果与讨论第74-100页
     ·磺酸型 Gemini 表面活性剂的表征第74-77页
     ·阳离子纤维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表面张力第77-83页
       ·动态表面张力第77-78页
       ·平衡表面张力第78-83页
     ·阳离子纤维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浊度曲线第83-84页
     ·阳离子纤维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稳态流变性能第84-93页
       ·稳态流变曲线第84-92页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复合体系粘度的影响第92-93页
     ·阳离子纤维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动态流变性能第93-99页
       ·动态应变扫描第93-95页
       ·动态频率扫描第95-99页
     ·阳离子纤维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微观形貌第99-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四章 阳离子纤维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应用性能研究第102-112页
   ·引言第102-103页
   ·实验部分第103-105页
     ·主要试剂第103页
     ·主要仪器第103页
     ·烯丙苯噻唑载药微胶囊的制备第103页
     ·载药微胶囊的载药率和包封率的测定第103-104页
       ·烯丙苯噻唑标准曲线的绘制第103-104页
       ·载药率和包封率的计算第104页
     ·载药微胶囊释放行为研究第104页
     ·碳纳米管的分散实验第104-105页
   ·结果与讨论第105-111页
     ·烯丙苯噻唑标准曲线第105页
     ·载药微胶囊的载药率和包封率第105-107页
     ·载药微胶囊的释放性能第107-109页
     ·H-PQ-1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对碳纳米管的分散第109-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12-114页
   ·结论第112-113页
   ·展望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28-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氟金属酞菁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端联炔及烯端炔与三氟甲基酮的催化不对称1,2-加成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