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设计论文

城市步行空间景观连续性设计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致谢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选题缘由第13页
   ·问题提出第13-15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研究目的第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论文框架与主要创新点第17-19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综述第19-30页
   ·相关概念研究第19-25页
     ·城市步行空间概念及其相关第19-24页
       ·概念第19-20页
       ·分类第20-21页
       ·发展历程第21-24页
     ·连续性概念以及相关第24-25页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25-30页
     ·城市步行空间相关理论研究第25-28页
       ·国外的城市步行空间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第25-27页
       ·国内的有关城市步行空间的研究第27-28页
     ·连续性相关理论研究第28-30页
       ·认知意象理论第28页
       ·外部空间设计理论第28页
       ·场所理论第28-30页
第三章 城市步行空间“景观连续性”的解析第30-40页
   ·“景观连续性”概念的产生第30-32页
     ·基于步行者的行为特点第30-31页
     ·基于步行者的心理需求第31-32页
   ·对城市步行空间“景观连续性”的理解第32-34页
     ·景观形象的连续第33页
     ·景观功能的连续第33页
     ·景观形态的连续第33页
     ·景观色彩的连续第33-34页
   ·城市步行空间景观连续性三大特征分析第34-40页
     ·形象连续性的特征第34-36页
       ·节奏性与韵律性第34-35页
       ·统一性与变化性第35页
       ·渗透性与层次性第35-36页
       ·过渡性与连接性第36页
     ·功能连续性的特征第36-37页
       ·安全性与舒适性第36页
       ·便捷性与可达性第36-37页
       ·引导性与暗示性第37页
       ·易于识别性第37页
     ·体验连续性的特征第37-40页
       ·亲身性与互动性第38页
       ·激发性与趣味性第38页
       ·感官性与主观性第38-39页
       ·综合性与延展性第39-40页
第四章 步行空间景观连续性设计要素第40-49页
   ·感知与景观要素第40-45页
     ·造型(曲、直)第40-41页
     ·尺度(长、宽)第41-43页
       ·长度第41-42页
       ·宽度第42页
       ·高宽比(D/H)第42-43页
     ·色彩第43-44页
     ·材质(肌理)第44-45页
   ·认知与景观元素第45-49页
     ·步行空间绿化第45-46页
       ·统一景观元素第45-46页
       ·强调标志景物第46页
     ·建筑围合与构景第46-47页
       ·建筑围合第46页
       ·建筑构景第46-47页
     ·步行空间道路铺装第47页
       ·引导第47页
       ·缓解疲劳第47页
       ·满足视觉观赏第47页
     ·步行空间公共设施第47-49页
第五章 实例分析第49-64页
   ·上海人民广场站(交通性的)第49-53页
     ·感知景观要素的连续性表现第49-50页
     ·认知景观要素的连续性表现第50-52页
     ·小结第52-53页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商业性的)第53-59页
     ·感知景观要素的连续性表现第53-54页
     ·认知景观要素的连续性表现第54-58页
     ·小结第58-59页
   ·合肥包河公园(休闲娱乐性)第59-63页
     ·感知景观要素的连续性表现第59-60页
     ·认知景观要素的连续性表现第60-62页
     ·小结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结论第64页
   ·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引文参考第68-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菜市场在城市复兴中的作用
下一篇:永磁直驱型风力发电机三电平变流驱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