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菜市场在城市复兴中的作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3页 |
·研究的起因 | 第16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7-20页 |
·国内研究的现状 | 第17-20页 |
·国外研究的现状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论文框架 | 第21-22页 |
·研究的框架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菜市场的起源和发展 | 第23-29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集市 | 第23-24页 |
·传统菜市场,农贸市场 | 第24页 |
·菜市场的起源和发展 | 第24-26页 |
·古代菜市场的起源 | 第24-25页 |
·我国菜市场的发展 | 第25-26页 |
·西方集市的起源和发展 | 第26-28页 |
·西方集市的起源 | 第26-27页 |
·西方农产品零售业的发展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合肥市传统菜市场调查与分析 | 第29-65页 |
·宁国路菜市场 | 第30-36页 |
·交通区位条件 | 第30-31页 |
·建筑物现状 | 第31-34页 |
·经营环境 | 第34-36页 |
·银河菜市场 | 第36-42页 |
·交通区位条件 | 第36-38页 |
·建筑物现状 | 第38-40页 |
·经营环境 | 第40-42页 |
·七桂塘菜市场 | 第42-47页 |
·交通区位条件 | 第42-44页 |
·建筑物现状 | 第44-46页 |
·经营环境 | 第46-47页 |
·拱辰街菜市场 | 第47-52页 |
·交通区位条件 | 第47-49页 |
·建筑物现状 | 第49-50页 |
·经营环境 | 第50-52页 |
·中菜市 | 第52-56页 |
·交通区位条件 | 第52-53页 |
·建筑物现状 | 第53-55页 |
·经营环境 | 第55-56页 |
·琥珀菜市场 | 第56-61页 |
·交通区位条件 | 第56-58页 |
·建筑物现状 | 第58-60页 |
·经营环境 | 第60-61页 |
·消费者情况和摊贩情况 | 第61-64页 |
·消费者情况 | 第62-63页 |
·摊贩情况 | 第63-64页 |
·调研结果汇总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传统菜市场与城市空间关系 | 第65-71页 |
·传统菜市场与城市规划 | 第65-67页 |
·传统菜市场的规划原则 | 第65-66页 |
·传统菜市场的规划形式 | 第66-67页 |
·传统菜市场与城市交通 | 第67-69页 |
·传统菜市场的交通组织原则 | 第67-68页 |
·传统菜市场的交通组织 | 第68-69页 |
·传统菜市场与城市景观 | 第69-70页 |
·传统菜市场的景观设计原则 | 第69-70页 |
·传统菜市场的景观设计方法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城市复兴与“城市催化剂策略” | 第71-82页 |
·城市复兴概念 | 第71-72页 |
·城市复兴的途径 | 第72-74页 |
·市区购物中心计划 | 第72-73页 |
·节假日市场和餐饮零售业计划 | 第73页 |
·城市主干道计划 | 第73-74页 |
·大型公共建筑计划 | 第74页 |
·“城市催化剂”复兴策略 | 第74-76页 |
·城市催化剂概念 | 第75页 |
·城市催化剂类型 | 第75-76页 |
·以传统菜市场为“城市催化剂”的复兴策略 | 第76-77页 |
·国外案例分析 | 第77-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传统菜市场改造建议——以中菜市为例 | 第82-87页 |
·功能分区 | 第82-83页 |
·建筑改造 | 第83-84页 |
·建筑设计 | 第83-84页 |
·通风排水方式 | 第84页 |
·交通组织 | 第84-85页 |
·环境改善 | 第85-86页 |
·管理体制改善 | 第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87-89页 |
·各章小结 | 第87页 |
·研究成果简述 | 第87-88页 |
·合肥市传统菜市场调研结果分析 | 第87页 |
·以传统菜市场为“城市催化剂”的复兴策略 | 第87页 |
·中菜市的可行性改造建议 | 第87-88页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附录 | 第92-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