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 大气对流层臭氧浓度的变化趋势 | 第10-11页 |
2 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的影响 | 第11-14页 |
·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 第12-13页 |
·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凋落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 第13-14页 |
3 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14-16页 |
·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15-16页 |
4 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对氮素循环的影响 | 第16-18页 |
·氮素循环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对氮素循环及其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 第17-18页 |
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2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试验技术路线 | 第19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19-22页 |
第二章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麦季土壤氨氧化与反硝化细菌代谢活性的影响 | 第22-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试验区自然概况和试验设计 | 第22页 |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小麦氮吸收量、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脲酶活性 | 第25-27页 |
·麦季土壤氨氧化细菌数量及硝化活性 | 第27-28页 |
·麦季土壤反硝化细菌数量及反硝化活性 | 第28-29页 |
3 讨论 | 第29页 |
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季土壤氨氧化与反硝化细菌代谢活性的影响 | 第30-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试验区自然概况和试验设计 | 第30页 |
·试验材料 | 第30-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页 |
·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水稻氮吸收量、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脲酶活性 | 第32-34页 |
·稻季土壤氨氧化数量及硝化活性 | 第34-35页 |
·稻季土壤反硝化细菌数量及反硝化活性 | 第35页 |
3 讨论 | 第35-36页 |
4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农田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38-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试验区自然概况和试验设计 | 第39页 |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42页 |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nifH基因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42-43页 |
·稻季和麦季土壤中nifH基因拷贝数量 | 第43-45页 |
·稻季和麦季土壤中nifH基因DGGE指纹图谱和系统发育树 | 第45-48页 |
3 讨论 | 第48页 |
4 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1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50页 |
2 主要结论 | 第50页 |
3 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