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

土地伦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6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6-19页
  一、研究的背景第16-17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7-19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9-31页
  一、国外研究综述第19-26页
  二、国内研究综述第26-29页
  三、国内外研究简评与不足第29-31页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31-33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33-35页
  一、研究方法第33页
  二、技术路线第33-35页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第35-36页
第二章 伦理与土地伦理基本范畴的解读与地位阐释第36-57页
 第一节 土地与伦理基本范畴的解读第36-41页
  一、土地基本范畴的解读第36-39页
  二、伦理基本范畴的解读第39-41页
 第二节 土地伦理的内涵分析第41-48页
  一、土地伦理概念的阐释第41-43页
  二、土地伦理特征的分析第43-45页
  三、土地伦理分类的探讨第45-48页
 第三节 土地伦理的地位与作用的诠释第48-57页
  一、土地伦理与土地经济相互促进第48-50页
  二、土地伦理与土地法互补共进第50-51页
  三、土地伦理与土地科技协调互动第51-53页
  四、土地伦理与土地政治互补共生第53-54页
  五、土地伦理与土地行政发展共生第54-55页
  六、土地伦理与土地生态协同发展第55-57页
第三章 土地伦理的历史演进及其规律第57-78页
 第一节 土地伦理的历史演进第57-66页
  一、原始社会土地崇拜伦理第57-58页
  二、奴隶社会土地政治伦理第58-60页
  三、封建社会土地产权伦理第60-62页
  四、资本主义社会土地经济伦理第62-65页
  五、社会主义社会土地生态伦理第65-66页
 第二节 中国传统土地伦理思想溯源与启示第66-74页
  一、中国传统土地伦理思想溯源第66-71页
  二、中国传统土地伦理思想的特点第71-72页
  三、中国传统土地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第72-74页
 第三节 土地伦理发展的规律第74-78页
  一、从内容上来看,土地伦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完善第74-75页
  二、从形式上来看,土地伦理越来越复杂、规范、集中、相对独立第75-76页
  三、从动力上来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仍然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第76-78页
第四章 现代土地危机治理的困境与土地伦理的产生第78-94页
 第一节 土地危机的内涵揭示与特征总结第78-80页
  一、土地危机内涵揭示第78-79页
  二、土地危机特征总结第79-80页
 第二节 土地危机治理的困境第80-88页
  一、土地危机治理中的市场失灵第81-82页
  二、土地危机治理中的政策失灵:土地立法、行政、司法之困第82-88页
 第三节 现代土地伦理的产生及其根源第88-94页
  一、现代土地伦理产生的自然根源:土地危机第89页
  二、现代土地伦理产生的思想根源:内在价值缺失第89-90页
  三、现代土地伦理产生的现实根源:伦理失范第90-91页
  四、现代土地伦理产生的制度根源:土地法律制度完善的需要第91-94页
第五章 土地伦理的理论构架第94-135页
 第一节 土地伦理价值第94-102页
  一、土地的价值分析第94-96页
  二、土地伦理价值的透视第96-98页
  三、土地伦理价值选择的经济、生态与社会维度第98-102页
 第二节 土地伦理原则第102-107页
  一、公平原则:正义性第103-104页
  二、生态原则:科学性第104页
  三、效率原则:经济性第104-105页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共同性第105-106页
  五、以人为本原则:时代性第106-107页
 第三节 土地伦理规范第107-127页
  一、土地伦理规范内涵剖析第108-110页
  二、土地伦理规范形式与功能探讨第110-115页
  三、土地公共伦理规范——土地伦理规范建设的社会聚焦第115-121页
  四、土地职业伦理规范——土地伦理规范建设的专业方向第121-127页
 第四节 土地伦理的基本内容第127-135页
  一、尊重并善待土地第128-129页
  二、维护土地健康和生态第129-131页
  三、珍惜土地资源第131-132页
  四、节制土地欲望第132-133页
  五、遵守土地法纪第133-135页
第六章 土地伦理建设的路径选择第135-159页
 第一节 土地伦理建设的制度路径——土地伦理制度第135-138页
  一、全面审视土地伦理制度的内容第135-136页
  二、努力构建土地伦理制度的实施机制第136-137页
  三、正确选择土地伦理制度的建设路径第137-138页
 第二节 土地伦理建设的教育路径——土地伦理教育第138-145页
  一、充分拓展土地伦理教育内涵,全面总结土地伦理教育特点第139页
  二、深化认识土地伦理教育意义,进一步明确土地伦理教育目标第139-141页
  三、不断充实土地伦理教育内容,逐步探索土地伦理教育途径第141-145页
 第三节 土地伦理建设的评价路径——土地伦理评价第145-148页
  一、正确分析土地伦理评价的特点第145页
  二、进一步明确土地伦理评价的作用和意义第145-146页
  三、全面构建土地伦理评价指标体系第146-147页
  四、不断完善土地伦理评价方法第147-148页
 第四节 土地伦理建设的文化路径——土地伦理文化第148-154页
  一、深刻挖掘土地伦理文化内涵第148-150页
  二、全面认识土地伦理文化功能第150-151页
  三、逐步规范土地伦理文化建设第151-154页
 第五节 土地伦理建设的自为路径——土地良知唤醒第154-159页
  一、深刻认识土地良知的伦理意蕴第154-156页
  二、充分发挥土地良知对人性的净化作用第156-157页
  三、唤醒心中土地良知的路径选择第157-159页
第七章 土地伦理实践研究第159-192页
 第一节 土地伦理案例分析第159-170页
  一、几个关于土地污染的案例第159-163页
  二、土地污染的行政和司法救济与困境第163-165页
  三、土地污染的伦理考量第165-166页
  四、土地污染的伦理应对第166-170页
 第二节 土地伦理实践研究第170-192页
  一、决策中的土地伦理第170-172页
  二、科技与工程中的土地伦理第172-176页
  三、人口生产中的土地伦理第176-180页
  四、湿地和荒野保护中的土地伦理第180-183页
  五、经济中的土地伦理第183-186页
  六、评价中的土地伦理第186-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200页
致谢第200-20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拟南芥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AtNHXl)提高杨树耐盐性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