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均衡城市化的基本问题与路径选择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导论 | 第12-37页 |
·人口均衡城市化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2-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17-20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后续研究问题 | 第20-21页 |
·人口均衡城市化理论研究综述 | 第21-37页 |
·国内外传统城市化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21-30页 |
·国内外传统的城市化发展相关研究的综述 | 第30-34页 |
·人口均衡城市化的研究综述 | 第34-35页 |
·研究评述 | 第35-37页 |
2. 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与发展目标转换 | 第37-62页 |
·国外城市化发展的历程 | 第37-45页 |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 第37-40页 |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 第40-42页 |
·世界城市化带来的启示 | 第42-45页 |
·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历程 | 第45-51页 |
·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 | 第45-48页 |
·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新趋势 | 第48-51页 |
·城市化理论的再认识 | 第51-62页 |
·城市化的内涵 | 第51-56页 |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 | 第56-57页 |
·城市化的演化与规律 | 第57-60页 |
·城市化发展目标的转换 | 第60-62页 |
3. 人口均衡城市化的提出与评价指标 | 第62-83页 |
·人口均衡城市化的概念及内涵 | 第62-76页 |
·人口均衡城市化的提出 | 第62-65页 |
·人口均衡城市化的概念 | 第65-72页 |
·人口均衡城市化发展的形态 | 第72-74页 |
·人口均衡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 第74-75页 |
·人口均衡城市化的基本原则 | 第75-76页 |
·人口均衡城市化的指标体系及评价 | 第76-83页 |
·构建人口均衡城市化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77页 |
·人口均衡城市化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 第77-81页 |
·人口均衡城市化发展的评价方法 | 第81-83页 |
4. 我国主要城市人口均衡城市化水平评价分析 | 第83-91页 |
·人口均衡城市化评价模型分析 | 第83-86页 |
·评价模型的构造 | 第83-85页 |
·模型参数估计及因子旋转 | 第85-86页 |
·指标选择及样本数据来源 | 第86-87页 |
·实证结果解释 | 第87-91页 |
·公因子选择及其实际意义 | 第87-88页 |
·样本城市人口均衡城市化程度分析 | 第88-91页 |
5. 人口均衡城市化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 | 第91-115页 |
·人口问题影响人口均衡城市化的发展 | 第91-104页 |
·人口数量众多,素质偏低 | 第91-94页 |
·人口老龄化 | 第94-95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大 | 第95-99页 |
·城乡矛盾突出,二元结构明显 | 第99-100页 |
·城市的贫困人口问题 | 第100-104页 |
·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人口均衡城市化的约束 | 第104-115页 |
·资源问题限制人口均衡城市化的发展 | 第104-110页 |
·城市化速度过快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 第110-115页 |
6. 人口均衡城市化的路径选择 | 第115-128页 |
·城乡一体化:人口均衡城市化的城乡关系选择 | 第115-121页 |
·非均衡的城乡二元结构阻碍城市化发展进程 | 第115-116页 |
·城乡一体化:人口均衡城市化模式的转变 | 第116-118页 |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 | 第118-121页 |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人口均衡城市化发展道路 | 第121-125页 |
·城市化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对传统的粗放式城市化道路的反思 | 第123-124页 |
·人口均衡城市化下集约型的发展道路选择 | 第124页 |
·人口均衡城市化下集约型的城市化发展思路 | 第124-125页 |
·城市化综合质量的全面提升 | 第125-128页 |
·农民市民化 | 第125-126页 |
·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126-127页 |
·深度城市化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8页 |
附录 | 第138-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