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性质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水驱可采储量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采收率计算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研究区块地质及开发特征研究 | 第21-39页 |
·岔河集油田岔30 断块的地质特征分析 | 第21-24页 |
·岔河集油田岔30 断块的开发特征分析 | 第24-39页 |
·岔30 断块生产动态分析 | 第24-27页 |
·岔30 断块开发阶段划分 | 第27-29页 |
·岔30 断块各开发阶段开采特征分析 | 第29-37页 |
·岔30 断块开发特点总结 | 第37-39页 |
3. 储量及储量动用程度评价 | 第39-60页 |
·采收率与可采储量预测 | 第39-50页 |
·经验公式预测法 | 第39-41页 |
·水驱特征曲线预测法 | 第41-43页 |
·童氏图版预测法 | 第43页 |
·岔30 断块采收率与可采储量实例计算 | 第43-50页 |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的计算与评价 | 第50-53页 |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的定义 | 第50-51页 |
·分油砂体法计算油田水驱控制程度 | 第51页 |
·岔30 断块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实例计算 | 第51-53页 |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计算与评价 | 第53-56页 |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定义 | 第53-54页 |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计算方法 | 第54页 |
·岔30 断块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实例计算 | 第54-56页 |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的计算与评价 | 第56-60页 |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的定义 | 第56页 |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的评价方法 | 第56-58页 |
·岔30 断块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实例计算 | 第58-60页 |
4. 产量变化规律及压力保持水平研究 | 第60-74页 |
·年产油量综合递减率的计算与评价 | 第60-64页 |
·年产油量综合递减率的定义 | 第60页 |
·年产油量综合递减率的具体分析方法 | 第60-62页 |
·岔30 断块年产油量综合递减率实例计算 | 第62-64页 |
·产量递减规律研究 | 第64-70页 |
·产量递减规律方法研究 | 第64-65页 |
·岔30 断块产量递减规律实例分析 | 第65-70页 |
·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研究 | 第70-74页 |
·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方法研究 | 第70-72页 |
·岔30 断块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实例分析 | 第72-74页 |
5. 含水变化规律及注入水利用效率评价 | 第74-100页 |
·含水率及含水上升率研究 | 第74-88页 |
·修正童氏标准曲线预测法 | 第74-75页 |
·油水粘度比预测法 | 第75-76页 |
·含水率---采出程度曲线形态拟合法预测 | 第76-78页 |
·含水上升率预测分析 | 第78-81页 |
·岔30 断块含水变化规律实例分析 | 第81-88页 |
·存水率研究 | 第88-95页 |
·阶段存水率与累积存水率的定义 | 第88页 |
·存水率与含水率 | 第88-89页 |
·存水率与采出程度 | 第89-90页 |
·岔30 断块存水率实例分析 | 第90-95页 |
·水驱指数研究 | 第95-97页 |
·水驱指数理论计算方法研究 | 第95-96页 |
·岔30 断块水驱指数实例计算 | 第96-97页 |
·耗水指数研究 | 第97-100页 |
·耗水指数理论计算方法研究 | 第97-98页 |
·岔30 断块耗水指数实例计算 | 第98-100页 |
6. 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 第100-110页 |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对比法 | 第100-104页 |
·《油田开发水平分级》行业标准 | 第100-101页 |
·《高效开发评价体系》行业标准 | 第101-102页 |
·岔30 断块行业标准对比分析研究 | 第102-104页 |
·同类油田开发指标对比法 | 第104-110页 |
·划分同类油田的方法与步骤 | 第105-106页 |
·岔30 断块同类油田开发指标对比法研究结果 | 第106-110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110-113页 |
·本文的结论 | 第110-111页 |
·相关建议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7页 |
附录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