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ODM研发模式发展状况 | 第10-12页 |
·手机软件测试的发展状况 | 第12页 |
·课题任务 | 第12-13页 |
·本课题的任务 | 第13页 |
·本人承担的具体任务 | 第13页 |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第15-25页 |
·我们为什么要测试 | 第15页 |
·软件测试介绍 | 第15-18页 |
(1) 软件测试的目的 | 第15页 |
(2) 测试生命周期流程 | 第15-16页 |
(3) 测试流程 | 第16-17页 |
(4) 软件测试的原则 | 第17-18页 |
·什么是软件黑盒测试 | 第18页 |
·软件黑盒测试的方法 | 第18页 |
·黑盒测试类型 | 第18-19页 |
·模块功能测试 | 第18页 |
·回归测试 | 第18-19页 |
·其他测试类型 | 第19页 |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 第19-21页 |
·划分等价类 | 第20页 |
·边界值方法 | 第20页 |
·错误推测法 | 第20页 |
·因果图法 | 第20-21页 |
·判定表 | 第21页 |
·黑盒测试的流程 | 第21页 |
·黑盒测试的优点 | 第21-22页 |
·黑盒测试的缺点 | 第22页 |
·ODM模式手机测试的特点 | 第22-24页 |
·沟通 | 第23-24页 |
·测试计划及人员安排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手机软件黑盒测试的管理的需求分析 | 第25-38页 |
·ODM厂商分析 | 第25页 |
·产品需求概括 | 第25页 |
·手机功能分析 | 第25-30页 |
·手机主要功能 | 第25-26页 |
·功能列表分析(Feature list analysis) | 第26-30页 |
·主要运营商定制需求分析 | 第30-33页 |
·中国电信 | 第30-31页 |
·Movilnet | 第31页 |
·Mobile 8、Eisa、TelKomFlex and Indosat | 第31-32页 |
·运营商所需要支持的语言 | 第32-33页 |
·USE CASE分析(USE CASE ANALYSIS) | 第33-34页 |
·Use case文档结构 | 第33-34页 |
·测试用例需求 | 第34-36页 |
·现有测试用例分析 | 第34-35页 |
·测试用例需求分析 | 第35-36页 |
·项目时间表 | 第36-37页 |
·软件错误的管理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手机软件黑盒测试管理项目计划 | 第38-49页 |
·测试里程碑检查项的建立 | 第38页 |
·测试用例建立计划 | 第38-41页 |
·测试范围 | 第38-40页 |
·测试用例编规范 | 第40页 |
·测试用例创建时间表 | 第40-41页 |
·测试时间表的建立 | 第41-43页 |
·测试时间表的的建立原则 | 第41页 |
·测试时间表的建立方法 | 第41-42页 |
·测试时间表的建立 | 第42-43页 |
·人员安排及管理 | 第43-44页 |
·测试人员 | 第43页 |
·测试工作量 | 第43-44页 |
·错误管理 | 第44-48页 |
·错误管理流程 | 第44-45页 |
·错误管理软件的设计 | 第45-47页 |
·错误的跟踪过程 | 第47-48页 |
·软件错误流程管理重点 | 第48页 |
·测试执行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手机软件主要黑盒测试项介绍 | 第49-60页 |
·内存泄漏测试 | 第49-53页 |
·测试范围 | 第49页 |
·测试用例开发 | 第49-52页 |
·其他功能 | 第52页 |
·测试用例总结 | 第52页 |
·测试方法 | 第52-53页 |
·交互性测试 | 第53-55页 |
·测试范围 | 第53页 |
·测试用例开发 | 第53-54页 |
·测试用例总结 | 第54-55页 |
·只读内存压力测试 | 第55-56页 |
·测试范围 | 第55页 |
·测试用例开发 | 第55页 |
·测试用例总结 | 第55-56页 |
·兼容性测试 | 第56-59页 |
·测试范围 | 第56页 |
·测试用例开发 | 第56-59页 |
·测试用例总结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0-62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0-61页 |
·问题和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