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嵌入性、知识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图表清单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 ·团队的定义和内涵 | 第16页 |
| ·网络嵌入性 | 第16-20页 |
| ·知识吸收能力 | 第20-23页 |
| ·团队创新绩效 | 第23-25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5-28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 | 第28-34页 |
| ·研究假设 | 第28-31页 |
| ·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 | 第28页 |
| ·网络嵌入性与知识吸收能力 | 第28-29页 |
| ·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 | 第29-30页 |
| ·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 第30-31页 |
| ·研究假设汇总与理论模型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4-55页 |
|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4-38页 |
| ·网络嵌入性的测量 | 第34-36页 |
| ·团队知识吸收能力的测量 | 第36-37页 |
| ·团队创新绩效的测量 | 第37-38页 |
| ·控制变量的确定及变量设定 | 第38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8-40页 |
| ·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 ·预测试问卷分析 | 第41-53页 |
| ·预测试问卷发放情况 | 第41页 |
| ·项目分析 | 第41-44页 |
| ·信度分析 | 第44-46页 |
| ·效度分析 | 第46-51页 |
|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1-53页 |
| ·测量误差的控制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数据处理与假设检验 | 第55-80页 |
| ·正式问卷发放情况与样本特征 | 第55-56页 |
|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 第56-59页 |
| ·信度分析 | 第56-57页 |
| ·效度分析 | 第57-59页 |
|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9-62页 |
| ·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62-64页 |
| ·统计描述和变量关联度 | 第64-65页 |
| ·描述性统计 | 第64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64-65页 |
| ·理论模型的设定 | 第65-67页 |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67-79页 |
| ·以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为自变量的结构模型检验 | 第67-73页 |
| ·以网络嵌入性为自变量的结构模型检验 | 第73-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五章 研究结果探讨与启示 | 第80-90页 |
| ·研究结果讨论 | 第80-85页 |
| ·企业类型、行业类型对各研究变量的影响 | 第80-81页 |
| ·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 | 第81-82页 |
| ·网络嵌入性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路径 | 第82-83页 |
| ·知识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 | 第83-84页 |
| ·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 第84-85页 |
| ·管理启示 | 第85-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结论 | 第90-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101页 |
| 附录 | 第101-10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4-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6页 |
| 附件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