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形态概述 | 第12-15页 |
·共混物相形态的分类 | 第12-13页 |
·共混物相形态的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超临界流体在聚合物加工中的应用概述 | 第15-17页 |
·聚合物共混材料 | 第16页 |
·聚合物复合材料 | 第16-17页 |
·生物可降解材料 | 第17页 |
·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简介 | 第17-21页 |
·超临界流体发泡原理 | 第17-18页 |
·微孔发泡的成核理论 | 第18-19页 |
·开孔微孔发泡材料的形成方法 | 第19-21页 |
·聚乳酸和淀粉生物可降解材料简介 | 第21-25页 |
·聚乳酸 | 第21页 |
·淀粉 | 第21-22页 |
·聚乳酸/淀粉共混物的研究进展概述 | 第22-25页 |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内容和意义 | 第25-27页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25-26页 |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设备、原料和方法 | 第27-31页 |
·实验设备 | 第27页 |
·实验原料 | 第27页 |
·醋酸淀粉粒料制备 | 第27-28页 |
·流变性能测试 | 第28页 |
·吸水性测试 | 第28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性能测试 | 第28页 |
·高压釜发泡 | 第28-29页 |
·泡孔结构的表征与测试方法 | 第29页 |
·泡体密度测试 | 第29页 |
·热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热分解性能 | 第30页 |
·熔体指数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聚乳酸/醋酸淀粉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 | 第31-42页 |
·共混物的制备 | 第31页 |
·共混物的相形态 | 第31-33页 |
·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 第33-36页 |
·PLA 和 AS 的剪切粘度 | 第33-34页 |
·共混物的动态流变性能 | 第34-36页 |
·熔体指数 | 第36页 |
·共混物以及聚乳酸和醋酸淀粉的热性能 | 第36-40页 |
·甘油对聚乳酸结晶的影响 | 第37-38页 |
·醋酸淀粉对聚乳酸结晶的影响 | 第38-39页 |
·热分解性能 | 第39-40页 |
·吸水性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聚乳酸/醋酸淀粉/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 第42-51页 |
·样品制备 | 第42页 |
·相形态 | 第42-45页 |
·动态流变性能 | 第45-47页 |
·纳米粘土的加入对聚乳酸/醋酸淀粉共混物两相间相容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热性能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高压釜发泡聚乳酸/醋酸淀粉共混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泡孔结构 | 第51-68页 |
·材料配方与发泡条件 | 第51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能 | 第51-53页 |
·聚乳酸和醋酸淀粉发泡性能比较 | 第53-54页 |
·饱和压力对发泡聚乳酸/醋酸淀粉共混物泡孔结构的影响 | 第54-58页 |
·有机粘土对发泡聚乳酸/醋酸淀粉共混物泡孔结构的影响 | 第58-59页 |
·发泡温度对发泡聚乳酸/醋酸淀粉共混物泡孔结构的影响 | 第59-61页 |
·发泡温度对泡体膨胀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醋酸淀粉含量对发泡聚乳酸/醋酸淀粉共混物泡孔结构影响 | 第62-64页 |
·发泡对聚乳酸/醋酸淀粉共混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 第64-66页 |
·聚乳酸/醋酸淀粉共混物发泡材料的开孔机理分析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件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