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10页 |
一、历史:胡风悲剧命运的源头 | 第10-22页 |
(一) 悲剧的种子 | 第10-15页 |
(二) 胡风:在鲁迅与毛泽东两位“圣人”之间 | 第15-22页 |
二、“五四”:胡风命运的根本背景 | 第22-27页 |
(一) 夭折的启蒙 | 第22-23页 |
(二) 被改造的“五四” | 第23-24页 |
(三) 胡风对鲁迅和“五四”传统的自觉承担 | 第24-25页 |
(四) 胡风的革命战争“双重战斗任务与目标”观 | 第25-27页 |
三、胡风的受难历程:在知识分子启蒙与改造之间 | 第27-45页 |
(一) “民族形式”论争:在异度时空里与《讲话》传统的冲突 | 第27-30页 |
(二) “主观”论争:胡风与《讲话》传统的直接抗拒 | 第30-43页 |
(三) 被钉死在+字架上 | 第43-45页 |
四、精神的限度:胡风悲剧命运的自我内因 | 第45-53页 |
(一) 宗派情绪 | 第45-47页 |
(二) 理论褊狭 | 第47-49页 |
(三) 知识结构陈旧 | 第49-53页 |
结语 知识分子的启蒙之路:由胡风悲剧命运展开的思考 | 第53-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