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选题缘起 | 第7-8页 |
·选题意义 | 第8页 |
·典型人物报道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文献成果 | 第8-9页 |
·主要研究问题 | 第9-10页 |
·研究方案 | 第10-13页 |
·研究目标、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中国典型人物报道的历史演进 | 第13-23页 |
·典型人物报道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中西方有关“典型”的定义 | 第13-14页 |
·“典型报道”与“典型人物报道”的定义 | 第14-15页 |
·中国典型人物报道的历史迁延与发展逻辑 | 第15-23页 |
·20世纪40年代:整风运动的新闻遗产 | 第16-17页 |
·建国十七年:“仙人指路”与政治“扬声器” | 第17-18页 |
·文革十年:“造神”运动与“畸型”繁荣 | 第18-19页 |
·“文革”后至上世纪80年代:走下神坛与面相百变 | 第19-21页 |
·20世纪末至今:轰动式微与新闻性复位 | 第21-23页 |
第3章 新世纪陕西省典型人物报道分析 | 第23-44页 |
·陕西省典型人物报道内容分析 | 第23-36页 |
·样本选取情况说明 | 第24页 |
·报道篇数、体裁、方式、形象等说明 | 第24-36页 |
·陕西省典型人物报道特色 | 第36-40页 |
·人物身份:从一元走向多元 | 第36-37页 |
·人物形象:时代特征鲜明 | 第37-38页 |
·注重细节:人物从平面走向立体 | 第38-39页 |
·传播模式:从单一走向组合 | 第39-40页 |
·个案分析:熊宁报道分析 | 第40-44页 |
·选取熊宁报道作为个案分析的原因 | 第40-41页 |
·综合分析 | 第41-44页 |
第4章 新世纪陕西省典型人物报道的问题与思考 | 第44-50页 |
·陕西典型人物报道仍迷恋典型报道的传统模式和宣传主旨 | 第45-46页 |
·陕西典型人物报道仍没有跳出“刻板印象”窠臼 | 第46-47页 |
·陕西典型人物报道缺乏与受众的互动 | 第47页 |
·陕西典型人物报道的持续性与连续性有所欠缺 | 第47-49页 |
·陕西典型人物报道没有充分全面展示陕西形象 | 第49-50页 |
第5章 新世纪陕西省典型人物报道发展前瞻 | 第50-57页 |
·叙事视角多样化,打破典型人物报道的传统模式 | 第50-51页 |
·塑造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跳出“千人一面”窠臼 | 第51-53页 |
·架起受众与典型人物之前的桥梁,增强与受众互动 | 第53-54页 |
·注重整合策划,加强对典型人物的追踪报道 | 第54-55页 |
·充分发挥典型人物报道功能,拓宽典型人物报道领域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