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8页 |
第一章 波普艺术的中国化之路 | 第8-12页 |
·波普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 第8-9页 |
·波普艺术的中国化道路 | 第9-12页 |
·中国波普艺术的萌芽 | 第9-10页 |
·中国“红色波普”艺术的兴盛和流变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红色波普”艺术产生的原因 | 第12-18页 |
·“85 新潮”美术变革介绍 | 第12-13页 |
·国际环境的影响(经济原因) | 第13-14页 |
·中国人对红色记忆的感情(文化原因) | 第14-15页 |
·“红色波普”艺术是中国当代艺术在技法上和观念上的折衷 | 第15-18页 |
第三章:“红色波普艺术”的时代性特征 | 第18-26页 |
·“红色波普”艺术体现了中国消费主义时代艺术的市场化特征 | 第18-20页 |
·中国的消费主义时代为艺术的市场化提供了可能 | 第18-19页 |
·资本市场决定了消费主义时代艺术的发展方向 | 第19-20页 |
·“红色波普”艺术反应了时代的文化情境 | 第20-21页 |
·“红色波普”艺术反应了时代的精神困境 | 第21-22页 |
·“红色波普”艺术反应映了时代的批判情绪 | 第22-23页 |
·“红色波普”艺术是反乌托邦的乌托邦 | 第23-26页 |
第四章 “红色波普”艺术的视觉语言符号 | 第26-36页 |
·中国“红色波普”艺术家介绍 | 第26-29页 |
·中国“红色波普”艺术的视觉形象分析 | 第29-32页 |
·中国“红色波普”艺术的视觉形象的意义解析 | 第32-36页 |
·图像是时代的记忆 | 第32-33页 |
·图像与社会焦点之间的联系 | 第33-34页 |
·智慧的冷幽默 | 第34-36页 |
第五章 中国“后波普”时代的艺术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