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GVF主动轮廓模型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该领域的发展动态 | 第8-10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0-11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10页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图像分割方法和主动轮廓模型方法 | 第11-27页 |
·传统图像分割的方法 | 第11-17页 |
·基于边缘检测的方法 | 第11-13页 |
·阈值分割方法 | 第13页 |
·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方法 | 第13-15页 |
·基于聚类的分割方法 | 第15-16页 |
·基于图像纹理的分割方法 | 第16页 |
·其他分割方法 | 第16-17页 |
·医学图像的特点 | 第17-20页 |
·主动轮廓模型 | 第20-27页 |
·参数法主动轮廓模型 | 第21-24页 |
·几何型主动轮廓模型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新型GVF 主动轮廓模型模型 | 第27-35页 |
·GVF 主动轮廓模型 | 第27-29页 |
·动态梯度向量流 | 第29-31页 |
·动态法梯角 | 第29页 |
·有效梯度向量 | 第29-31页 |
·动态GVF 综合表达式 | 第31-35页 |
第四章 动态GVF 主动轮廓模型效果轮廓检测实验 | 第35-39页 |
·新模型对图像凹陷部分适应性实验 | 第35-36页 |
·检测医学图像目标轮廓实验 | 第36-39页 |
·心脏左心室MIR 图像轮廓检测 | 第37页 |
·胸腔核磁共振图像轮廓检测 | 第37-3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39-40页 |
·总结 | 第39页 |
·主动轮廓模型研究展望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