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绪论第11-18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7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8页
 五、文章创新之处第18页
第一章 公民社会与政府角色的相关理论第18-27页
 一、 公民社会的概念及特征第18-22页
  (一) 公民社会概念第18-20页
  (二) 我国公民社会的特征第20-22页
 二、 政府角色的内涵第22-23页
  (一) 角色与角色定位第22页
  (二) 政府角色的含义第22-23页
 三、 公民社会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的理论依据第23-27页
  (一) 社会契约论第23-24页
  (二) 善治理论第24-25页
  (三) 委托——代理理论第25-27页
第二章 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目标、实现途径及发展现状第27-38页
 一、 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目标——实现善治第27-28页
 二、 公民社会发展中善治目标的实现途径第28-33页
  (一) 改变政府和公民社会“强政府、弱社会”关系模式第28-30页
  (二) 继续推进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第30-31页
  (三) 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第31-32页
  (四)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32-33页
  (五) 提升公民社会自主性品格第33页
 三、 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现状第33-38页
  (一) 我国公民社会发展取得初步成就第33-36页
   1、 公民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第34页
   2、 公民社会的发展推进政治民主进程第34-35页
   3、 公民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公民文化的形成第35-36页
   4、 公民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第36页
  (二) 我国公民社会发展存在的不足第36-38页
   1、 公民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角色错位第37页
   2、 公民社会发展存在制度环境缺陷第37-38页
   3、 公民社会发展中公民政治文化缺失第38页
第三章 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分析第38-48页
 一、 公民社会发展对政府角色定位的要求第38-41页
  (一) 政府角色定位必须明确统治与治理的关系第39-40页
  (二) 政府角色定位必须明确集权和分权的关系第40页
  (三) 政府角色定位必须明确管制与服务的关系第40页
  (四) 政府角色定位必须明确人治与法治的关系第40-41页
 二、 公民社会发展中政府角色错位第41-48页
  (一) 政府角色错位——政府主导性的表现第42-43页
   1、 对公民社会组织成立,政府设立“双重门槛”第42页
   2、 对公民社会组织运行,政府对其进行领导第42-43页
   3、 政府影响公民社会组织经费状况第43页
   4、 政府对公民社会的其他限制第43页
  (二) 政府主导性特征在公民社会发展初期的作用第43-46页
   1、 弥补市场经济缺陷,促进社会公正第44页
   2、 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第44-46页
  (三) 政府主导性形成原因第46-48页
   1、 我国现行政治体制决定政府在公民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第46-47页
   2、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成熟促成政府主导地位第47页
   3、 我国传统政治思想影响了公民自主意识的形成第47-48页
第四章 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中政府角色的理性定位第48-59页
 一、 公民社会发展的引导者第49-51页
 二、 公民社会发展的服务者第51-53页
 三、 公民社会发展的协调者第53-54页
 四、 公民社会发展的维护者第54-55页
 五、 公民社会发展的创新者第55-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个人简历第64页
学术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城乡幼儿教育的公平与政府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