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1 绪论 | 第6-11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6-7页 |
·研究背景 | 第6页 |
·研究意义 | 第6-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7-9页 |
·本质安全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7-8页 |
·安全评价理论研究 | 第8-9页 |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9页 |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2 煤矿生产过程系统本质安全性分析 | 第11-24页 |
·人的本质安全分析 | 第11-13页 |
·人员的失误及原因分析 | 第11-12页 |
·减少人员失误的措施 | 第12-13页 |
·机器设备本质安全分析 | 第13-14页 |
·机器设备可靠性分析 | 第13页 |
·提高设备可靠性的措施 | 第13-14页 |
·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分析 | 第14-16页 |
·煤矿环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14-15页 |
·矿井环境的改善与控制 | 第15-16页 |
·管理本质安全分析 | 第16-18页 |
·煤矿管理缺陷分析 | 第16-17页 |
·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 第17-18页 |
·文化本质安全分析 | 第18-20页 |
·企业安全文化分析 | 第18-19页 |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缺陷 | 第19页 |
·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 第19-20页 |
·信息本质安全分析 | 第20-22页 |
·煤矿信息管理缺陷分析 | 第21页 |
·加强信息管理对策 | 第21-22页 |
·煤矿事故因果图模型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煤矿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模型的建立 | 第24-38页 |
·煤矿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29页 |
·煤矿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4-25页 |
·煤矿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 第25-29页 |
·本质安全型煤矿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9页 |
·本质安全型煤矿评价程序 | 第29-30页 |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第30-37页 |
·煤矿本质安全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 第30-34页 |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模糊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第36-37页 |
·本质安全等级划分及评价标准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煤矿综合安全评价应用实例 | 第38-52页 |
·煤矿基本情况 | 第38-39页 |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39-42页 |
·矿井本质安全综合评价 | 第42-49页 |
·第一层次模糊评价 | 第44-48页 |
·第二层模糊评价 | 第48-49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9页 |
·煤矿本质安全建设对策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