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导论 | 第6-11页 |
一、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 第6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6-10页 |
三、 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决策模式转变与微博 | 第11-19页 |
一、 中国政府决策模式的转变 | 第11-13页 |
1. 从个人专断到多元参与 | 第11-12页 |
2. 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 | 第12-13页 |
二、 微型且广博的微博 | 第13-16页 |
1. 迅猛发展的微博 | 第14页 |
2. 与众不同的微博 | 第14-15页 |
3. 引发关注的政务微博 | 第15-16页 |
三、 决策模式转变与微博的互动关系 | 第16-19页 |
1. 决策模式转变:微博发挥作用的基础 | 第16-17页 |
2. 微博:决策模式转变的助推器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微博在中国环保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 第19-32页 |
一、 政策过程环节与微博的作用 | 第19-25页 |
1. 议程设定的起点 | 第19-21页 |
2. 政策辩论的平台 | 第21-23页 |
3. 政策认同的通道 | 第23-25页 |
二、 案例分析:“PM2.5 之争” | 第25-32页 |
1. 议程设定:美国大使馆与北京环保局的分歧 | 第26-27页 |
2. 政策辩论:中国是否应该公布 PM2. 5 值 | 第27-30页 |
3. 政策认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获公众认可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微博对中国环保政策的影响与应对 | 第32-40页 |
一、 积极影响 | 第32-35页 |
1. 有利于公众参与和影响政府决策 | 第32-33页 |
2. 有利于政府发现和解决政策问题 | 第33-34页 |
3. 有利于公众和政府之间的沟通与谅解 | 第34-35页 |
二、 消极影响 | 第35-37页 |
1. 网络民意的情绪化表达影响公共政策的科学性 | 第35-36页 |
2. “意见领袖”的误导影响公共政策的民主性 | 第36-37页 |
三、 接纳与引导:政府应对微博之道 | 第37-40页 |
1. 接纳:“堵”不如“疏” | 第38页 |
2. 引导:“疏”、“导”并重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附件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