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对外关系论文--与各国政府的关系论文

错误知觉角度评析近十年中日关系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导论第6-12页
 第一节 选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第6-7页
 第二节 本课题的学术研究现状第7-11页
  一、 政治心理学发展现状第7-9页
  二、 错误知觉的研究及发展现状第9-10页
  三、 对十年间中日相互认知的研究第10-11页
 第三节 本课题的学术创新及理论框架第11-12页
第一章 知觉与错误知觉第12-23页
 第一节 知觉与错误知觉的概念界定第12-16页
  一、 知觉概念的界定第12-15页
  二、 错误知觉概念的界定第15-16页
 第二节 国际政治中的知觉理论第16-23页
  一、 国际政治微观层次研究的认知学派第17-18页
  二、 知觉理论——一种解释国际关系的微观层次研究第18-23页
第二章 认知视角下的十年中日关系第23-40页
 第一节 十年中日关系综述第23-30页
  一、 中日关系的第三次历史性变化第23-24页
  二、 中日矛盾的全面爆发第24-27页
  三、 中日关系的回暖与基本稳定第27-28页
  四、 中日关系的现状第28-30页
 第二节 双向误读——错误知觉视角下的中日关系第30-40页
  一、 中国方面的对日误读第31-37页
  二、 日本民众的中国印象第37-40页
第三章 关于中日钓鱼岛事件的个案分析第40-49页
 第一节 撞船事件始末第40-41页
 第二节 撞船事件中的知觉影响第41-49页
  一、 日本逮捕中国船长决定的做出第41-44页
  二、 中国方面的强硬态度第44-46页
  三、 撞船事件余波第46页
  四、 案例分析:知觉性假设的验证第46-49页
第四章 对知觉视角下分析中日关系的评价第49-57页
 第一节 知觉分析视角的价值和局限性第49-52页
  一、 知觉视角分析的优势与价值第49-50页
  二、 知觉视角分析中日关系的局限性第50-52页
 第二节 从知觉角度对中日关系的建议第52-57页
  一、 建立两国合作的理论框架和结构范式第52-53页
  二、 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放意识的新一代学者第53页
  三、 两国应致力于历史的共同研究工作第53-54页
  四、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第54-55页
  五、 加强交流的深度、持续性和针对性第55-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书目第58-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析小布什的中亚政策
下一篇:微博与中国环保政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