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基于海南气候特点的沥青性能指标分析与评价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沥青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第12-17页
     ·沥青路面温度场研究现状第17-19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海南省沥青路面气候分区研究第21-33页
   ·海南省气候概况第21-25页
   ·海南沥青路面设计温度第25-31页
     ·海南省气候与美国气候的对比第25-26页
     ·海南省沥青路面高温设计温度第26-28页
     ·海南省沥青路面低温设计温度第28-30页
     ·海南省路面温度分区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路表温度场的模拟第33-49页
   ·沥青路面温度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第33-38页
     ·灰色关联介绍第33页
     ·灰色关联度第33-35页
     ·路面温度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第35-38页
   ·海口地区沥青路面温度场实测结果分析第38-39页
     ·试验路温度传感器设置第38页
     ·试验路实测温度场分析第38-39页
   ·道路结构高温季节温度场预测第39-42页
     ·沥青路面高温设计温度预测第39-41页
     ·夏季高温时期温度随深度的变化预测第41-42页
   ·道路结构低温季节温度场预测第42-45页
     ·沥青路面低温设计温度预测第42-44页
     ·冬季低温时期温度随深度的变化预测第44-45页
   ·本文公式与SHRP 公式的对比第45-47页
     ·夏季路面最高温度公式及温度沿深度预估公式第45-46页
     ·冬季路面最低温度公式及温度沿深度预估公式第46-47页
     ·采用预估公式进行沥青PG 分级第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海南沥青路面温度场有限元数值计算验证第49-68页
   ·传热学基本原理第49-51页
     ·传热学基本理论第49页
     ·沥青路面层状结构热传导方程第49-50页
     ·沥青路面层状结构热传导边界条件第50-51页
   ·海南沥青路面有限元分析参数第51-58页
     ·沥青路面温度场有限元路面结构材料热工参数第51-53页
     ·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场有限元计算边界参数第53-58页
   ·海南沥青路面温度场有限元数值计算验证第58-67页
     ·海口地区沥青路面热分析模型实例第59-60页
     ·模型的材料参数、气候条件以及边界条件第60-63页
     ·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第63-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海南地区沥青路面温度场数值分析第68-86页
   ·气温边界条件第68-72页
     ·海南地区气温条件第68-70页
     ·地温第70页
     ·其它参数第70-72页
   ·路面结构及材料热工参数第72-73页
     ·路面结构第72页
     ·路面结构层材料热工参数第72-73页
   ·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场分析第73-82页
     ·有限元模型示例第74页
     ·基层厚度对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影响第74-76页
     ·路面层材料热工参数对沥青温度温度场的影响第76-82页
   ·海榆西线沥青路面温度场正交试验分析第82-84页
     ·正交试验表表头设计第83页
     ·明确正交试验方案第83-84页
     ·正交试验指标结果计算及评价第84页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六章 海南道路沥青性能分析和评价第86-98页
   ·分析指标的确定第86-87页
     ·海南省地理、气候特点分析第86页
     ·SK-70 性能指标分析第86-87页
   ·SK-70 号沥青性能评价第87-93页
     ·SK 沥青胶结料常规指标第87-88页
     ·SK 沥青的老化特性及评价第88-93页
   ·SK-70 沥青热分析试验的分析与评价第93-97页
     ·差热分析(DSC)在沥青分析中的应用第93-95页
     ·原样沥青的DSC 评价第95页
     ·老化沥青的DSC 评价第95-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第98-100页
   ·结论第98-99页
   ·建议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项目)第104-105页
综述第105-114页
 参考文献第112-114页
中英文摘要第114-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厦门G324白加黑罩面改造技术方案与面层细观重构研究
下一篇:水力作用下顺倾岩质边坡稳定性及开挖变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