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中药安全性评价的迫切性 | 第13-14页 |
·体外致突变检测方法简介 | 第14-19页 |
·经典Ames试验 | 第14-15页 |
·SOS反应的机理 | 第15-17页 |
·基于SOS反应的检测体系中常用的报告基因 | 第17-18页 |
·几种常用的基于SOS反应的检测体系 | 第18-1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基于SOS反应的体外致突变检测体系 | 第21-60页 |
第一节 umu-lacZ体系 | 第21-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菌株 | 第21-2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2页 |
·缓冲液及培养基 | 第22-23页 |
·umu-lacZ体系检测步骤 | 第23-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6页 |
第二节 umu-EGFP体系 | 第26-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5页 |
·菌株 | 第26-27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27页 |
·菌株的活化 | 第27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27-28页 |
·EGFP基因的扩增 | 第28-29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9-30页 |
·PCR产物的直接纯化 | 第30页 |
·载体构建 | 第30-32页 |
·转化 | 第32页 |
·DSM9274质粒消除获得菌株TA1535 | 第32-33页 |
·样品检测的具体过程 | 第33页 |
·GFP ELISA Kit测定EGFP基因的表达量 | 第33-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6页 |
·转化子的验证 | 第35-38页 |
·荧光强度的检测 | 第38页 |
·umu-EGFP体系用于阳性诱变剂的检测 | 第38-40页 |
·umu-EGFP体系的改进 | 第40-43页 |
·GFP ELISA Kit对umu-EGFP体系的验证 | 第43-46页 |
第三节 rec-EGFP体系 | 第46-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9页 |
·菌株 | 第46页 |
·大肠杆菌BL21基因组的提取 | 第46-47页 |
·recA基因启动子和EGFP基因片段的扩增 | 第47页 |
·pUC19-recA’-EGFP载体的构建 | 第47-48页 |
·rec-EGFP体系的检测步骤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9页 |
·菌株的验证 | 第49-51页 |
·rec-EGFP体系表型的验证 | 第51-53页 |
·rec-EGFP体系的改进 | 第53页 |
·rec-EGFP体系的动力学曲线 | 第53-54页 |
·rec-EGFP体系对阳性诱变剂致突变的检测 | 第54-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三章 几种方法在中药体外致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 第60-8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9页 |
·菌株 | 第60-61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61页 |
·umu-lacZ体系 | 第61-62页 |
·掩盖法 | 第62-6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9-87页 |
·S9溶液催化活性的验证 | 第69-70页 |
·掩盖法对八种中药体外致突变的检测结果 | 第70-73页 |
·掩盖法对阳性诱变剂的检测结果 | 第73-76页 |
·rec-EGFP体系对中药体外致突变的检测结果 | 第76-81页 |
·umu-lacZ体系对24种中药的检测结果 | 第81-87页 |
·小结 | 第87-88页 |
全文总结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已(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9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