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蓝藻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 ·蓝藻概述 | 第10页 |
| ·蓝藻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蓝藻基因工程应用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 ·集胞藻PCC 6803 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集胞藻PCC 6803 概述 | 第12-13页 |
| ·集胞藻PCC 6803 基因组研究 | 第13-14页 |
| ·集胞藻PCC 6803 基因工程应用方面的特性 | 第14-15页 |
| ·藻胆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藻胆蛋白 | 第15-16页 |
| ·藻胆蛋白的理化性质 | 第16-17页 |
| ·藻胆蛋白裂合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实验方案设计及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0-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 第2章 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基因slr2049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2-28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7页 |
| ·基因slr2049 基本信息 | 第22-23页 |
| ·Slr2049 蛋白二级结构预测 | 第23-24页 |
| ·Slr2049 的疏水性、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域的预测及分析 | 第24-26页 |
| ·Slr2049 的功能结构域的预测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集胞藻(Synechocystis PCC 6803)基因slr2049 及三个相关基因的克隆载体的构建 | 第28-42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8页 |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9-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 ·四个基因PCR 结果的电泳检测 | 第38-39页 |
| ·构建克隆质粒的检测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slr2049 突变体的构建 | 第42-50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46页 |
| ·主要实验材料 | 第42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2-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4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 ·突变位点的选取 | 第46-48页 |
| ·突变体的构建与筛选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5章 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藻蓝蛋白β亚基体内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研究 | 第50-67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50-52页 |
|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1-52页 |
| ·实验方法 | 第52-59页 |
|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2-58页 |
| ·大肠杆菌体内合成藻蓝蛋白β亚基 | 第58-5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5页 |
|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9-63页 |
| ·体内合成藻蓝蛋白β亚基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结论及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