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基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政策为例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4页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11-12页
 三、本文创新之处第12-14页
第二章 货币政策有效性相关理论综述第14-23页
 一、西方经济学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讨论第14-18页
  (一) 古典经济学派第14页
  (二) 凯恩斯学派第14-15页
  (三) 货币学派第15-16页
  (四) 理性预期学派第16-17页
  (五) 新凯恩斯学派第17页
  (六)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之争第17-18页
 二、中国经济学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讨论第18-22页
  (一) 货币政策能否发挥调控作第18-20页
  (二) 目前货币政策为什么难以发挥作用第20-21页
  (三) 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第21-22页
 三、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发展及国际比较第23-34页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起源与理论基础第23-24页
  (一) 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衷第23-24页
  (二)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理论基础第24页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国际比较第24-30页
  (一) 功能比较第25页
  (二) 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及其调整频率比较第25-28页
  (三) 日本历年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效果分析第28-30页
 三、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第30-33页
 四、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我国历次法定准备金率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实证分析第34-49页
 一、调整背景第34-39页
  (一) 1984—1988 年第35页
  (二) 1988—1991 年第35-36页
  (三) 1992—1996 年第36-37页
  (四) 1997—2002 年第37页
  (五) 2003—2008 年第37-39页
 二、实证分析第39-48页
  (一)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 M2 的实证分析第39-42页
  (二) M2 与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实证分析第42-43页
  (三) M2 增长率与 CPI、GDP 增长率实证分析第43-48页
 三、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几大因素第49-64页
 一、货币的内生性第49-52页
  (一) 贷款的内在需求第49-50页
  (二) 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第50-52页
 二、商业银行委托代理人问题第52-53页
 三、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变动第53-54页
 四、外汇占款第54-58页
  (一) 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第55-56页
  (二) 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第56-58页
 五、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局限性第58-60页
  (一) 从企业层面来看第58-60页
  (二) 从居民层面来看第60页
 六、中国金融市场欠发达第60-62页
 七、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制定缺乏独立性第62-63页
  (一)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第62页
  (二) 货币政策目标内在矛盾性第62-63页
 八、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建议第64-71页
 一、外部环境和制度第64-67页
  (一) 宏观制度建设第64-65页
  (二) 金融市场环境建设第65-67页
 二、货币政策内在因素完善第67-71页
  (一) 政策载体第67-69页
  (二) 培育市场主体第69-71页
 三、本章小结第71页
总结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后记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