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引论 | 第8-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理论意义 | 第8页 |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相关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公共治理与志愿者组织的理论建构 | 第14-24页 |
·公共治理的兴起 | 第14-18页 |
·治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 第14-16页 |
·公共治理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公共治理的内容和特征 | 第17-18页 |
·非政府组织与志愿者组织 | 第18-20页 |
·非政府组织 | 第18-19页 |
·志愿者组织 | 第19-20页 |
·志愿者组织的特点与功能 | 第20-24页 |
·志愿者组织的特点 | 第20-22页 |
·志愿者组织功能剖析 | 第22-24页 |
3 国外志愿者组织模式研究 | 第24-31页 |
·发达国家志愿者组织分析 | 第24-25页 |
·美国的志愿者组织 | 第24-25页 |
·法国的志愿者组织 | 第25页 |
·亚太地区(日本和新加坡)的志愿者组织 | 第25页 |
·国外志愿者组织与公共治理的经验借鉴 | 第25-28页 |
·人事任免制度 | 第26页 |
·从最大程度上规范志愿者组织 | 第26-27页 |
·志愿者组织法定资格的取得 | 第27页 |
·从政府取得经费的方式 | 第27页 |
·政府对受资助的志愿者组织的管制 | 第27-28页 |
·政府和公众对志愿者组织的监督 | 第28页 |
·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 | 第28页 |
·中外对比分析对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的启示 | 第28-31页 |
·放宽法定资格限制,保障志愿者组织权益 | 第28-29页 |
·消除负责人的行政色彩 | 第29页 |
·规范资金来源,增加资金来源渠道 | 第29-30页 |
·减少管制干预,增大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力度 | 第30页 |
·合理安排,适当放权 | 第30-31页 |
4 我国志愿者组织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31-35页 |
·志愿者组织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 | 第31-32页 |
·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志愿者组织发展 | 第31页 |
·志愿者组织的行动直接依附于行政 | 第31-32页 |
·政府没有适当放权,志愿者组织自主维护难实现 | 第32页 |
·志愿者组织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不足 | 第32页 |
·发展资金不足 | 第32-33页 |
·缺乏对志愿者组织的权威和常规性监督机制 | 第33页 |
·公众认可度不高 | 第33页 |
·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有限 | 第33-34页 |
·缺乏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依据 | 第34-35页 |
5 公共治理视野下志愿者组织发展的路径 | 第35-41页 |
·政府对志愿者组织重新定位,明确志愿者组织的法律地位 | 第35-36页 |
·立足组织内部建设,适应社会发展 | 第36页 |
·加强志愿者组织自身管理建设,强化与政府间合作关系 | 第36-37页 |
·建立约束机制,规范合作双方行为 | 第37页 |
·建立利益调整机制,实现优势互补 | 第37-38页 |
·处理好激励和监督的关系,实现组织内部的高效管理 | 第38-39页 |
·增强志愿者组织内部治理的公共性的路径选择 | 第39-40页 |
·完善自身资金筹募机制,扩大社会群众参与 | 第39页 |
·创新志愿者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 第39-40页 |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高双方合作能力 | 第40-4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