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论网络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页
一、网络个人信息概述第10-17页
 (一) 网络个人信息的定义第10-13页
  1. 个人信息的定义第10-12页
  2. 网络个人信息的定义第12-13页
 (二) 网络个人信息与网络隐私权的区别第13-14页
 (三) 网络个人信息的双重属性第14-17页
  1. 人格权属性第15-16页
  2. 财产权属性第16-17页
二、网络个人信息被侵权的危害及保护的必要性第17-20页
 (一) 网络个人信息被侵权的危害第17-19页
  1. 侵犯人格权和财产权第18-19页
  2. 个人信息危机引发的刑事犯罪第19页
 (二) 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第19-20页
  1. 保护个人人格尊严的需要第19-20页
  2. 保护个人财产权益的需要第20页
三、网络个人信息被侵权的民事救济第20-33页
 (一) 人格权属性方面的救济第21-24页
 (二) 财产权属性方面的救济第24-33页
  1. 个人信息财产权的主体第24-25页
  2. 个人信息财产权的客体第25-26页
  3. 个人信息财产权的权利内容第26-28页
  4. 个人信息财产权的行使第28-30页
  5. 个人信息财产权的保护和救济第30-33页
四、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分析第33-38页
 (一) 美国的立法分析第33-35页
  1. 美国的立法现状第33页
  2. 美国的立法模式第33-34页
  3. 美国的立法模式评价第34-35页
 (二) 欧盟的立法分析第35-37页
  1. 欧盟的立法现状第35页
  2. 欧盟的立法模式第35-36页
  3. 欧盟的立法模式评价第36-37页
 (三) 日本的立法分析第37-38页
  1. 日本的立法现状第37页
  2. 日本的立法模式及评价第37-38页
五、我国关于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现状及建议第38-43页
 (一) 我国现行立法对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第38-41页
  1. 我国法律对网络个人信息的间接保护第39页
  2. 我国法律对网络个人信息的直接保护第39-40页
  3. 小结第40-41页
 (二) 立法建议第41-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研究生履历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偏微分方程的两种图像去噪方法
下一篇:二维风险模型有限时间破产概率的渐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