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一、网络个人信息概述 | 第10-17页 |
(一) 网络个人信息的定义 | 第10-13页 |
1. 个人信息的定义 | 第10-12页 |
2. 网络个人信息的定义 | 第12-13页 |
(二) 网络个人信息与网络隐私权的区别 | 第13-14页 |
(三) 网络个人信息的双重属性 | 第14-17页 |
1. 人格权属性 | 第15-16页 |
2. 财产权属性 | 第16-17页 |
二、网络个人信息被侵权的危害及保护的必要性 | 第17-20页 |
(一) 网络个人信息被侵权的危害 | 第17-19页 |
1. 侵犯人格权和财产权 | 第18-19页 |
2. 个人信息危机引发的刑事犯罪 | 第19页 |
(二) 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1. 保护个人人格尊严的需要 | 第19-20页 |
2. 保护个人财产权益的需要 | 第20页 |
三、网络个人信息被侵权的民事救济 | 第20-33页 |
(一) 人格权属性方面的救济 | 第21-24页 |
(二) 财产权属性方面的救济 | 第24-33页 |
1. 个人信息财产权的主体 | 第24-25页 |
2. 个人信息财产权的客体 | 第25-26页 |
3. 个人信息财产权的权利内容 | 第26-28页 |
4. 个人信息财产权的行使 | 第28-30页 |
5. 个人信息财产权的保护和救济 | 第30-33页 |
四、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分析 | 第33-38页 |
(一) 美国的立法分析 | 第33-35页 |
1. 美国的立法现状 | 第33页 |
2. 美国的立法模式 | 第33-34页 |
3. 美国的立法模式评价 | 第34-35页 |
(二) 欧盟的立法分析 | 第35-37页 |
1. 欧盟的立法现状 | 第35页 |
2. 欧盟的立法模式 | 第35-36页 |
3. 欧盟的立法模式评价 | 第36-37页 |
(三) 日本的立法分析 | 第37-38页 |
1. 日本的立法现状 | 第37页 |
2. 日本的立法模式及评价 | 第37-38页 |
五、我国关于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现状及建议 | 第38-43页 |
(一) 我国现行立法对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 | 第38-41页 |
1. 我国法律对网络个人信息的间接保护 | 第39页 |
2. 我国法律对网络个人信息的直接保护 | 第39-40页 |
3. 小结 | 第40-41页 |
(二) 立法建议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