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物件脱落、坠落致人损害责任”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13-19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一、 司法案例引发的思考 | 第13-14页 |
二、 司法实践中的问题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工作物责任的起源与发展 | 第15-18页 |
一、 古罗马法与日耳曼法时期的工作物责任 | 第15-16页 |
二、 《法国民法典》中的工作物责任 | 第16页 |
三、 《德国民法典》中的工作物责任 | 第16-17页 |
四、 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工作物责任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我国现行法律对工作物致人损害责任的规定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物件脱落、坠落致人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19-30页 |
第一节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 | 第19-23页 |
一、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的认定 | 第19-22页 |
二、 脱落、坠落的界定 | 第22-23页 |
第二节 造成他人损害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损害与物件脱落、坠落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第24-25页 |
第四节 所有人、使用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 第25-30页 |
一、 责任主体 | 第25-29页 |
二、 过错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物件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 | 第30-36页 |
第一节 物件脱落、坠落致人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30-31页 |
第二节 物件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抗辩事由 | 第31-33页 |
一、 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没有过错 | 第31页 |
二、 受害人过错 | 第31-32页 |
三、 第三人过错 | 第32-33页 |
四、 不可抗力 | 第33页 |
第三节 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 | 第33-34页 |
第四节 求偿权——责任主体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 | 第34-35页 |
第五节 双方均无过错的损害后果处理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