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图录 | 第8页 |
表录 | 第8-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目标及内容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目标 | 第10-11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23页 |
一、国内外农业旅游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旅游目的地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三、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 | 第14-18页 |
四、国内外满意度模型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 第23-26页 |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3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三、创新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6-33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阐述 | 第26-28页 |
一、农业旅游概念 | 第26-27页 |
二、居民满意度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一、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 | 第28页 |
二、社区交换理论 | 第28-29页 |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9-31页 |
四、期望欲望理论 | 第31页 |
五、公平理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模型 | 第33-49页 |
第一节 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的影响感知分析 | 第33-35页 |
一、农业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 第34页 |
二、农业旅游的经济影响 | 第34页 |
三、农业旅游的环境影响 | 第34页 |
四、政府对农业旅游的支持条件影响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研究区概况 | 第35-39页 |
一、区域概况 | 第35页 |
二、旅游景点状况 | 第35-36页 |
三、基础设施状况 | 第36-37页 |
四、旅游配套设施状况 | 第37-38页 |
五、农业旅游效益 | 第38-39页 |
六、被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 | 第39页 |
第三节 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指标体系 | 第39-40页 |
第四节 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模型 | 第40-47页 |
一、概念模型架构 | 第40-4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41-43页 |
三、数据质量分析 | 第43-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南京江心洲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研究 | 第49-58页 |
第一节 南京江心洲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评价与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一、对江心洲居民农业旅游现状满意度的分析 | 第49-50页 |
二、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评价 | 第50-52页 |
第二节 基于参与旅游程度的的居民感知及态度差异分析 | 第52-55页 |
一、居民参与旅游情况 | 第52页 |
二、基于参与程度的农业旅游现状满意度评价 | 第52-53页 |
三、基于参与程度的农业旅游影响感知评价 | 第53-55页 |
第三节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居民感知及态度差异分析 | 第55-57页 |
一、与居民居住时间长短的分析 | 第55-56页 |
二、与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分析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和建议 | 第58-66页 |
第一节 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 第58-61页 |
一、影响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的因素 | 第58-59页 |
二、较高的居民满意度对农业旅游的正面影响 | 第59-60页 |
三、较低的居民满意度对农业旅游的负面影响 | 第60-61页 |
第二节 提高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的建议 | 第61-63页 |
一、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 | 第61-62页 |
二、明确其他利益主体的责任 | 第62-63页 |
第三节 基于居民满意度的江心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 第63-65页 |
一、江心洲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 第63-64页 |
二、江心洲农业旅游健康发展的建议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6-68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66页 |
二、讨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