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的成因及其消解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言第7-11页
 一、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第7-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8-10页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0-11页
第一章 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的表现与影响第11-17页
 第一节 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的表现第11-14页
  一、政治参与与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冷漠第11-12页
  二、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的表现第12-14页
 第二节 影响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的因素第14-17页
  一、影响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的经济因素第15页
  二、影响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的政治因素第15-16页
  三、影响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的文化因素第16-17页
第二章 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的成因及消极效应第17-33页
 第一节 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的成因第17-30页
  一、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的一般原因第17-22页
  二、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的深层次原因第22-30页
 第二节 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的消极效应分析第30-33页
  一、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对村民自治的影响第30-32页
  二、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对国家治理的影响第32页
  三、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对农村社会和谐的影响第32-33页
第三章 消解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的现实对策及其发展展望第33-41页
 第一节 消解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的现实对策第33-37页
  一、优化农村治理环境,从“半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过渡第33-34页
  二、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为农民政治实践提供经济基础第34-35页
  三、规约村委会成员的日常行为,提高村委会形象第35-36页
  四、健全农民政治参与机制第36页
  五、培育有利于农民政治参与的公民文化第36-37页
 第二节 消解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冷漠的预见性展望第37-41页
  一、从政治冷漠到政治参与的引导性过渡第37-38页
  二、政治冷漠淡化与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第38-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后记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民主化视野下的俄罗斯政党制度
下一篇: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政府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