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中小学生人格权保护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8页
一、人格权概述第8-15页
 (一) 人格权的内涵、特性及其功能第8-9页
  1. 人格权的内涵第8页
  2. 人格权的特性第8-9页
  3. 人格权的功能第9页
 (二) 人格权的历史发展第9-13页
  1. 人—人格第9-12页
  2. 人格—人格权第12-13页
 (三) 人权与人格权第13-15页
二、中小学生人格权利体系第15-30页
 (一) 中小学生人格权享有和保护上的特殊性第15-18页
  1. 从自然属性看身心状况较为特殊第15-16页
  2. 从法律属性看具有身份上特殊性第16页
  3. 从所受侵害看表现具有隐蔽性第16-17页
  4. 从人格权保护角度看具有特殊性第17-18页
 (二) 中小学生人格权利体系第18-30页
  1. 一般人格权概述第19-21页
  2. 物质性人格权第21-24页
  3. 精神性人格权第24-30页
三、我国中小学生人格权利现状第30-35页
 (一) 现行法律对中小学生人格权的保护第30-32页
  1. 宪法对中小学生人格权的保护第30页
  2. 民法对中小学生人格权的保护第30-31页
  3. 教育法中对中小学生人格权的保护第31页
  4. 社会立法对中小学生人格权的保护第31-32页
 (二) 我国人格权法律制度的缺陷与不足第32-35页
  1. 我国现行立法中人格权种类结构不完整,不利于全面保护中小学生的人格利益第32-33页
  2. 我国现行民事立法采用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模式,在保护人格权益上有缺陷第33页
  3. 中小学生人格权的保护方法和手段上不完备第33-35页
四、我国中小学生人格权保护的思考第35-39页
 (一) 模式选择第35-36页
  1. 人格权利立法模式的选择上,宜采用具体列举和抽象概括相结合第35-36页
  2. 在人格权保护方法上,宜采用人格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相结合第36页
  3. 在保护制度设计上,中小学生人格权保护可借鉴援助制度或代理人制度第36页
 (二) 中小学生人格权体系具体构建第36-39页
  1. 补充规定抽象人格权第36-37页
  2. 扩大人格权利客体范围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3-44页
后记第44-45页
详细摘要第45-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裁量权的合理运作
下一篇: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研究--基于“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