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氧化沟工艺处理亚麻沤制废水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12-14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亚麻沤制废水处理技术综述 | 第14-22页 |
| ·活性污泥法 | 第14-16页 |
| ·物化/好氧/深度处理法 | 第14-15页 |
| ·厌氧/好氧法 | 第15-16页 |
| ·接触氧化法 | 第16-17页 |
| ·活性污泥/接触氧化法 | 第17-20页 |
| ·厌氧/接触氧化/回用 | 第17-18页 |
| ·两级厌氧/接触氧化/深度处理/回用 | 第18-20页 |
| ·其他方法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生物制剂添加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2-28页 |
| ·生物制剂添加技术的提出和发展 | 第22-23页 |
| ·生物制剂在水处理中的工作机理 | 第23页 |
| ·生物制剂的使用方法 | 第23-25页 |
| ·生物制剂添加技术的优点 | 第25-26页 |
| ·提高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 第25页 |
| ·改善污泥性能,减少污泥的产生 | 第25页 |
| ·加快系统启动,增强系统稳定性 | 第25页 |
| ·使用简便,节省费用 | 第25-26页 |
| ·应用生物制剂添加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页 |
| ·生物制剂添加技术的应用 | 第26-28页 |
| 第四章 液可清(ACF32)介绍 | 第28-36页 |
| ·液可清(ACF32)概况 | 第28-29页 |
| ·液可清的微生物组成 | 第29-31页 |
| ·液可清的工作机理 | 第31-35页 |
| ·液可清好氧工作机理 | 第31-33页 |
| ·液可清厌氧工作机理 | 第33页 |
| ·液可清的脱氮机理 | 第33-34页 |
| ·液可清的除磷机理 | 第34页 |
| ·液可清的除臭机理 | 第34-35页 |
| ·液可清应用实例 | 第35-36页 |
| ·应用于污水处理厂 | 第35页 |
| ·应用于污染河流的治理 | 第35页 |
| ·其它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36-41页 |
| ·试验时间 | 第36页 |
| ·试验装置 | 第36-37页 |
| ·水解酸化工艺探讨 | 第37-39页 |
| ·试验方法 | 第39页 |
| ·污泥的培养 | 第39页 |
| ·水解酸化池和氧化沟对亚麻沤制废水的处理 | 第39页 |
| ·试验用水水质 | 第39-40页 |
| ·试验检测指标的检测方法 | 第40-41页 |
| 第六章 污泥的培养 | 第41-53页 |
| ·概述 | 第41页 |
| ·污泥的培养 | 第41-53页 |
| ·氧化沟中污泥的培养 | 第41-50页 |
| ·概述 | 第42页 |
| ·初步培养阶段 | 第42-47页 |
| ·二次启动阶段 | 第47-50页 |
| ·水解酸化池污泥的培养 | 第50-53页 |
| ·概述 | 第50-52页 |
| ·初期 | 第52页 |
| ·中期和后期 | 第52-53页 |
| 第七章 亚麻沤制废水的处理 | 第53-59页 |
| ·水解酸化池对沤麻废水的处理特性 | 第53-55页 |
| ·氧化沟对亚麻沤制废水的处理特性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八章 氧化沟内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动力学分析 | 第59-62页 |
| ·产率系数Y_g与衰减系数K_d的求解 | 第59-62页 |
|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2页 |
| ·建议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