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第二代无线通信系统GSM概述 | 第9-10页 |
| ·GSM关键技术 | 第10-11页 |
| ·论文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作者研究生期间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 ·论文的内容和结构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项目开发环境及GSM协议架构介绍 | 第15-25页 |
| ·本章背景 | 第15页 |
| ·TMS320C6000 DSP的特点和基本结构 | 第15-19页 |
| ·DSP与通用微处理器比较及TMS320C6000 DSP的特点 | 第15-18页 |
| ·TMS320C6000 DSP的基本结构 | 第18-19页 |
| ·CCS 2集成开发环境 | 第19-22页 |
| ·CCS 2简介 | 第19-20页 |
| ·CCS 2组件及其特征 | 第20-22页 |
| ·GSM协议架构介绍 | 第22-24页 |
| ·本章总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GSM/GPRS/EDGE测试仪基带部分总体设计 | 第25-33页 |
| ·本章背景 | 第25页 |
| ·硬件平台设计 | 第25-27页 |
| ·硬件结构图 | 第25-26页 |
| ·硬件资源分配 | 第26-27页 |
| ·软件系统设计 | 第27-32页 |
| ·物理层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 第27-28页 |
| ·物理层软件系统结构 | 第28-31页 |
| ·物理层软件处理流程 | 第31-32页 |
| ·本章总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物理层与L2、L3、主控、测量和FPGA接口设计 | 第33-37页 |
| ·本章背景 | 第33页 |
| ·物理层与L2、L3、主控和测量的接口设计 | 第33-35页 |
| ·物理层与LAPDm的接口设计 | 第33页 |
| ·物理层与MAC的接口设计 | 第33-34页 |
| ·物理层与L3的接口设计 | 第34页 |
| ·物理层与主控的接口设计 | 第34-35页 |
| ·物理层与测量的接口设计 | 第35页 |
| ·物理层与FPGA的接口设计 | 第35-36页 |
| ·FPGA接口概述 | 第35页 |
| ·物理层与FPGA的缓存结构 | 第35-36页 |
| ·传输方式 | 第36页 |
| ·中断设置 | 第36页 |
| ·本章总结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GSM/GPRS/EDGE物理层内部数据的处理 | 第37-84页 |
| ·本章背景 | 第37页 |
| ·编码算法子模块 | 第37-49页 |
| ·CRC编码 | 第37-39页 |
| ·USF编码 | 第39-40页 |
| ·块对角交织 | 第40-42页 |
| ·正方交织 | 第42-43页 |
| ·GMSK调制 | 第43-44页 |
| ·8PSK调制 | 第44-49页 |
| ·各物理信道流程模块 | 第49-84页 |
| ·TCH/FS | 第50-52页 |
| ·TCH/HS | 第52-54页 |
| ·FACCH | 第54-56页 |
| ·FCCH | 第56-58页 |
| ·SCH | 第58-60页 |
| ·BCCH | 第60-62页 |
| ·AGCH | 第62-64页 |
| ·PCH | 第64-66页 |
| ·SDCCH | 第66-68页 |
| ·SACCH | 第68-72页 |
| ·PBCCH | 第72-74页 |
| ·PAGCH | 第74-76页 |
| ·PPCH | 第76-78页 |
| ·PDTCH | 第78-84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4-85页 |
| ·项目开发总结 | 第84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7页 |